-
供给侧改革+纺织
来源:纺织机械 发布日期:2016-03-15
从去年11月开始,"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继"新常态"之后的又一明星词汇。经济圈儿也好,产业圈儿也罢,圈内人们坐在一起如果不聊聊"供给侧",就像聊到奥斯卡没说小李子获奖,会谈的level就提不上去。可这个时尚词汇背后,究竟有哪些可以挖掘的信息?结合我们具体的行业情况又该做出怎样的判断?如果说"新常态"给了人们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生存背景,那么"供给侧改革"或许可以算是递进式地给了人们"新常态"生存及
-
恒力:全国首家年营收突破2000亿的纺织企业
来源:中国纺织 发布日期:2016-03-05
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纺织市场跌宕起伏的严峻形势,2015年,恒力集团逆势上行,总营收再创新高,达2120亿元,同比增长30%。恒力由此成为江苏民营企业第二家年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的企业,同时也是全国首家迈过该"门槛"的纺织企业。"2000亿元,对恒力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继续扩大,更是恒力集团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具体表现,恒力去年
-
震纶:坚守与突围
来源:中国纺织 发布日期:2016-03-05
2016年,正式进入"十三五"规划周期的开端,站定脚步回望"十二五"期间,震纶棉纺的产能总体翻了一番,万锭用工减少30%,赛络紧密纺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从4%上升到40%,纺纱品种也从单一的黏胶类再生纤维素纤维纯纺发展到涤纶纯纺、涤/粘混纺等不同类别,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震纶棉纺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震纶牌纱线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和江苏省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被认
-
围绕产线 贴近产线 服务产线
来源:冶金企业文化 发布日期:2016-02-20
在钢铁行业新常态下,邯钢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产线对标工作,全面加强产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激发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工作热情,营造市场化改革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一、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导向,深化产线对标工作对于钢铁企业,最核心的支撑就是生产线,最终真正产生价值和效益的就是生产线,产线实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产线经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邯钢公司大力
-
专用汽车人才流动加剧
来源:专用汽车 发布日期:2016-02-15
每年职场人员流动的高峰就要数辞旧迎新的时间段了,大多数想要选择换工作的都会瞄准这个时间段。有的拿了年终奖再辞职,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年终奖直接走人。新春佳节刚过,又是一年求职的热潮。虽然,我国专用汽车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用汽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市场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失衡、发展不均,生产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模式粗放,研
-
“总理和我们在一起”
来源:先锋队 发布日期:2016-02-1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山西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太钢,深入生产一线,看望慰问干部职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结构调整、用工和效益等情况。他要求太钢发扬"千锤百炼不怕难"的精神,坚持做强主业,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发展,深挖潜力,在技术、质量、管理上下工夫,
-
应需而行
来源:中国服饰 发布日期:2016-02-05
2016,"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纺织服装行业在产业、产品结构方面的调整近几年一直在持续。2016年,纺织服装行业该如何开启新章程?十八大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旨思想和方向性观点,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也成为行业发展的要求。
-
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全行业亏损危机?
来源:金融经济 发布日期:2016-02-02
我国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当前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一是钢铁,一是煤炭。中国曾经以钢为纲、一钢带百业;在能源体系中70%以上是煤炭。1月4日,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山西,重点是部署"去产能"。在钢铁
-
将针织“易跨界基因”放大 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发布日期:2016-02-01
近年来,中国针织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出口连续两年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在中国及世界纺织品市场均赢得一席之地。在产品方面,针织品告别了单一的产品结构,并向产业用、家纺用领域延伸;在装备方面,国产针织装备打破进口装备独大格局,并逐渐走向自我创新阶段??去年12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会举行换届选举,杨纪朝当选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这位在中国纺织行业深耕多年的老纺织人如何看待当
-
纺企如何制胜?
来源:纺织机械 发布日期:2016-01-15
在劳动力、能源、运输等成本越来越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棉纺织企业目前正经受着考验。在市场不断变化的同时,棉纺织企业两极分化日趋明显,有些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而江苏、山东等地有些企业却被淘汰出局。做大众化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当务之急。那么,棉纺企业要转型升级有哪些途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