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破除“内卷”,一场必须胜利的考验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24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上述要求。为此,面对钢铁行业亏损加剧的严峻形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在
  • 转型升级,传统支柱产业凝聚“向新力”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日期:2024-09-20

    9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南钢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南钢牵头,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联合开发的两项技术成果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上月,南钢股份召开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半年南钢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2
  • 李毅仁:期待氢冶金引领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18

    “氢冶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而光明,探索和推广氢冶金技术,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还是钢铁行业自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9月4日,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在2024年氢冶金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时,强调了氢冶金对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
  • 高端、绿色、智能,大咖众论未来钢铁技术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11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有责任探索和塑造钢铁行业的未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绿色化,可能会给钢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9月2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未来钢铁技术”论坛环节上,论坛主持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加强合作 强化产业链协同 促进钢结构建筑加快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10

    一、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的重大意义 钢结构建筑具有跨度大、强度高、质量安全可靠、抗震性能优越、空间布局灵活、室内面积增加、装配便捷高效、施工污染减少、节能降碳突出、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快发展钢
  • 钢铁行业向新向绿“换代”加速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日期:2024-09-0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旺季前夕呼吁“反内卷” 亏损钢企开启自救之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24-09-06

    近期,钢铁价格低迷引发市场关注,甚至被戏称跌到了“白菜价”。在需求疲软的拖累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欠佳。在已披露2024年半年报的47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32家公司实现盈利,但仅13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9月份、10月份是钢铁
  • 北疆文学的钢铁之光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06

    处暑过后的内蒙古,清风送爽,绿草如茵。 8月23日—26日,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度社联工作会议暨中国作家“内蒙古文学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可谓是文学界的一件盛事。 8月23日,当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冶金作协和钢铁行业作家代表,与全国文学界同仁一同走进内
  • 姚林:协同减污降碳 合作共赢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05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推进超低排放工程、极致能效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全球广泛认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行业面临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下跌、原料价格高企、经济效益偏低等困难,需要钢铁产业链及生态
  • 需求 摆脱“内卷” 寻找高端钢材应用新高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日期:2024-09-04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专家表示,全球钢铁行业正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必须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向高端领域寻找需求新高地。 钢铁行业面临重重挑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