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综合(2021年第39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1-11-30 -- 2021-12-05)

境内分析报告

  • 广东省惠州市2021年1-10月经济运行情况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0.43亿元,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3%,比前三季度两年平均低0.2个百分点。工业的34个行业中,18个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6%,两年平均增长9.5%,比前三季度两年平均低0.4个百分点;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5.8%,比前三季度两年平均低0.2个百分点;生命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2%,比前三季度两年平均低0.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3%、16.7%,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8.3%、9.9%,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1、2.6个百分点。
  • 社会正义:社会转型与治理转型视角
    时至今日虽中国社会整体进入了现代的、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传统社会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习俗和体制上的积习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并对建立现代治理体系产生阻碍作用。以“人的幸福”为目标,用社会的公平正义搭建“社会和谐”之基,是推动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由道路。

境外分析报告

  • 稳固消费价格总水平 优化供给侧结构性变化——近年来全国CPI运行分析及调控建议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CPI总体上呈温和上涨态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生猪保供稳价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价格平稳运行。当前需要密切关注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生猪养殖户积极性和收益、防止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可能出现价格明显下跌、线上交易快速增长对CPI监测统计的影响等。为此建议,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切实加强生产要素、服务等领域价格监测统计分析。

外文技术报告

  • 关于境外并购技术联系性与技术整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本文围绕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并购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联系性与并购创新绩效、并购整合、技术联系性与并购整合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和评述,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空间,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打下基础。
  • 境外并购的技术联系性与技术整合研究结论
    本文对境外并购的技术联系性与技术整合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最后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投资分析报告

  • 供给约束放松,经济企稳回升-2021年11月经济数据预测
    四季度,预计固投、消费、出口同比表观增速,会因为基数垫高继续下滑。但在 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力和外需韧性较强的背景下,预计经济两年复合增速将在四 季度回升,新动能恢复情况可能会好于市场预期。 11 月 24 日国常会提出经济出 现新的下行压力, 11 月 18 日企业家座谈会重提“六稳六保” ,意味着宏观调控 中稳增长的权重再次提升,政策将对经济持呵护态度,一方面财政政策将持续发 力,另一方面房地产融资、限产限电政策也已经出现了适度纠偏。
  • 长坡厚雪,云开月明-能源产业升级海外经验之欧洲篇
    欧洲是典型的因能源缺乏而率先进行产业转型的地区,在能源替代与碳减排方面独树一帜。之于中国,既有退煤与碳税等经验借鉴,还有CCUS 与新能源等技术引领。
  • CPI上行流动性收紧-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1年11月)
    我们对下一阶段全球环境、国内经济运行、商品价格、货币金融与政策进行了 展望,有三个关注点,一是新型变异毒株导致全球开放边境的进程中断,中国 防疫策略与出口稳定性的优势将再次凸显。二是 11 月 CPI 上行幅度较大,加之 债券市场加杠杆行为流行,可能导致 12 月流动性收紧概率上升。三是对于即将 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预期政策目标仍然更为关注就业、通胀和长期 高质量发展,以债务扩张推升 GDP 增长率并不符合当前政策思路。
  • 经济弱而就业韧,原因何在-宏观专题报告
    1)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的不断提升使得单位GDP 带动的就业人数不断 增加,2019 年单位GDP 带动的就业人数约是2009 年的两倍,经济增 长就业弹性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增速下行对就业的负向 影响。 2)老龄少子化日益严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比相继见顶,就业人 员规模以及劳动参与率也逐步下降,劳动供给端的收缩能够对冲部分 失业压力,维持失业率的相对稳定。 3)外出农民工数量及占比有所下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对于这部 分流动性较强的人口难以把握,进而造成相关指标代表性有所减弱, 无法全面刻画失业情况。
  • PMI数据反映的四点边际变化-11月PMI数据点评
    11月制造业PMI为50.1%,预期49.6%,前值49.2%;非制造业PMI为52.3%,预期51.4%,前值52.4%。11月PMI数据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的边际变化。
  • 超预期从何而来,是谁逆转了供需-11月PMI数据点评
    受“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制造业旺季等因素影响,11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降,综合PMI 产出指数上升,11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2.3%和52.2%,分别比上月增长0.9、-0.1 和1.4 个百分点,预计短期供给端将持续恢复,但仍须警惕新型变异病毒带来的风险。
  • 新冠与普通流感还有多大差距-宏观深度
    本文的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新冠疫情在高疫苗接种率的情况下仍在周期性蔓延?2、当前新冠疫情能否“约等于”普通流感,从而开放经济已指日可待?
  • Omicron会带来全球流动性冲击吗-宏观专题报告
    近期Omicron变种出现、 原油价格快速下跌, 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2020 年3月流动性冲击重现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判断是否会发生流动性冲击的 关键并不在于外部冲击本身的影响,而是在于外部冲击发生时金融体系 内部结构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 毒株变异再度来袭,风险资产一定承压吗-宏观经济
    Omicron 毒株变异主要的市场影响仍将来自于疫情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疫情带来的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将会冲击当前高企的通胀与加息预期,这将为 利率带来向下的压力。而一旦加息的预期动摇,美元指数也将承受压力,黄金 则得益于实际利率受到压制,可能继续出现反弹。最重要的是,对于股票等风 险资产来说,考虑到当前市场主要面对的是通胀与货币政策收缩的考验,当毒 株变异为预期引入新的变量,未来不能够轻易看空风险资产表现。
  • 11月数据预测:先立后破格局形成,制造业持续引领-宏观经济
    11 月经济数据已开始体现“先立后破”思想,通过能耗双控快速淘汰落后产能以 实现“破”的过程已被纠偏,黑色、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始恢复性生产。 从“立”的角度出发,“新能源+”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强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 11 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达到 17.6%。我们认为,随着“先立后破”格局逐渐形成, “新能源+”相关投资有望持续驱动我国经济增长。
  • 保供稳价成效凸显,供给约束明显缓解-2021年11月PMI数据点评
    2021 年11 月30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 月PMI 数据,制造业PMI 50.1%,前值 49.2%;非制造业PMI 52.3%,前值 52.4%。
  • 供给约束缓解,服务业显韧性-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制造业反弹,生产表现突出。 11 月制造业 PMI 录得 50.1,较前值增加 0.9 个百分点,重回景气扩张区间。 在能耗双控的供给约束得到缓解之 后,制造业反弹明显, PMI 生产指数录得 52.0,较前值大幅回升 3.6 个 百分点。同时,需求也有所反弹, PMI 新订单指数录得 49.4,较前值上 升 0.6 个百分点。 外需普遍走强,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 48.5,较前 值上升 1.9 个百分点,倒算的国内订单指数为 49.6,小幅反弹 0.3 个 百分点。
  • 不确定的总量确定的结构-2022年度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内外需同步放缓,若政策如期发力,全年增长或达5.1%。明年内外需同 步放缓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国内总量政策有望适度转向稳增长,地产行 业有望出台结构性支持政策。若政策如期发力,全年GDP实际同比增速约 为5.1%;若无相关支持政策出台,全年同比增速将降至约4.8%。

综合分析报告

  • 技术整合能力对技术联系性与并购创新绩效关系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境外并购事件为样本,针对技术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 中国城市产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分解研究
    城市产业承载力提升对于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7-2016年280个地级市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和Shapley分解方法量化分析城市产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质量和就业状况均对城市产业承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是城市产业承载力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和就业状况对城市产业承载力的现状和潜力指数均具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则对提升城市产业承载力禀赋有较高的解释度。此外,各因素对城市产业承载力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