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租房保障对象收入申报管理研究
针对公租房租金流失问题,借鉴A-S 模型分析思路,构建基于固定租金、比例租金和混合租金三种情景的公租房保障对象收入申报遵从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提高抽查率、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奖励力度和增加收入等对保障对象的收入申报遵从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公租房保障对象收入申报机制的建议。
-
房价波动与地方政府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地方政府行为是房价波动的重要原因。在对近年来房价波动和地方财政税收情况的分析基础上,从政府干预土地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财政行为是房价波动的直接原因,地方土地市场行为是财政行为的重要手段并导致房价波动,地方税收和投资融资体制是导致房价波动的财税制度背景,一二级房地产市场联动是房价波动重要作用机制。
-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能力的影响及提升策略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更易于受金融政策波动的影响,金融政策高敏感度使得开发商和运营商更为关注其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能力的影响效果。本文阐述了金融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要因及研究意义;从利率政策、首付比例政策及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若干重要金融政策方面研究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应的金融政策安排以提升房地产市场消费能力。
-
资产证券化能否解决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足
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拓宽贷款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已成为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稳定运行的关键。基于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足的成因,结合全国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实践探索,提出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证券化方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为有效解决住房公积金流动性不足提供有益参考。
-
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偏好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于阶层视角的分析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是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结构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设施分布的差序化、教育资本化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住房需求偏好差异共同影响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分析阶层背景引致的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基础教育获得的差异,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而系统剖析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形成的动力机制,并结合“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透析其社会空间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完善与优化路径。
-
本轮楼市疯狂的主要诱因剖析
2016 年中秋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不少朋友发来微信,问对各地楼市的疯狂现象怎么看,其中几个朋友把济南、成都的抢房照片都发过来了,还有一些购房者也晒抢房经历,的确让人看了叹为观止,更让没钱炒房的人望洋兴叹。面对朋友们集中式的问题:对未来楼市怎么看,这么疯狂到底正常不正常,实体经济真的差到这种地步了吗?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确,研究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这轮楼市的诸多现象是最疯狂的一次,特别是“地王”现象都没有支撑、没有道理可言,而房价的疯涨似乎也是瞬间就爆发了,这种疯狂从一线城市开始蔓延到部分优秀的二线城市,如南京、苏州,然后再到几乎整个东部经济相对较好的城市,甚至连无锡这类前几年备受诟病的存量过大的城市,楼市都开始起死回生了。为什么会形成这轮楼市暴涨的局面?值得思考。
-
中国小产权房社会冲突问题刍议
小产权房问题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正在引发不断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小产权房相关社会冲突问题能否解决,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小产权房的社会冲突问题,研究发现小产权房社会冲突问题原因复杂。只有通盘考虑各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的冲突问题。
-
2017年楼市或全面降温价格僵持
近日,上海、重庆同日发布新政为仍然躁动不安的楼市继续降温,究其原因便是楼市投机者余火仍存。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将是大概率事件,楼市或出现持续降温和房价回落。但需要注意到,在持有环节成本低下的背景下,仍是投机者乐园的楼市,或难打破楼市“十调九涨”的怪圈,因此,作为稳楼市的最后一环的长效机制应尽快推到台前。
-
楼市2016:从惊心动魄到转危为安
住房库存总量仍然偏高,且空间错配问题依然突出。一、二线城市库存少、投资增加率低,销售火爆,住房在当前及未来仍然短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库存大,销售增长缓慢,且房地产投资、新开工依然强劲,去库存效果不明显。当前及未来库存压力主要体现在非重点城市当中。
-
中城投资总裁路林:楼市下半场该怎么玩
地方“两会”正密集召开,部分热点城市的主政领导在会议上明确释放出从严调控楼市的信号。比如,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就明确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业内人士认为,经历了2016 年狂飙突进式发展后,楼市已经步入后开发时代,或者说,楼市盛宴已经进入下半场。
-
北京市公租房现行租金政策分析
根据京政发﹝2011﹞61 号文件要求,北京市公租房租金实行“市场定价、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原则。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投资中心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单个公租房项目周边市场租金价格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按照略低于同地段、同类型住房的市场租金水平确定租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