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有效投资 提高投资收益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可见,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今年2月,人民日报发布相关文章显示,据测算,我国投资每增长10%,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就能提高1.2%。2013年以来,我国投资年均拉动GDP增长超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4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在40%以上,投资年均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更是达到41%。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投资就是稳增长。大力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建设,着力提高投资质量效益,推动一批“补短板、惠民生”的投资项目加快落地,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活力将更加充足。
-
长三角城市群: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和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外需不足带来的负面效应愈发明显,内需能否得到充分且有效释放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战略重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扩大内需,其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是带动规模经济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城市群建设是我国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破除地方市场分割、促进地区分工协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着力点。总结和复制推广成熟城市集群的成功经验十分必要。本文以全国第一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为典型案例,总结了其在推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旨在为优化城市群整体规划、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视角。
-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优化协同发展格局
民营兴则全局兴,民营强则中国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机遇,作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的重大论断,极大提振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公平竞争法治体系、拓宽多元化融资支持路径、健全风险抵御能力建设机制等三条建议,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不断优化居民收支结构 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优化居民收支结构并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居民收支的稳定增长也是增强我国消费活力的重要途径。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明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我国居民收入近年来虽保持增长态势,但收支结构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收入增长动能不足、中低收入群体支出压力集中以及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内需市场的稳定与扩张。为更好的优化居民收支结构,提振消费市场,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居民收支的发展和矛盾,提出了强化收入保障、释放消费升级潜力和优化储蓄消费转换环境等政策建议,旨在通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深化“三农”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问题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挑战之一。2004至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22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聚焦“三农”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三农”问题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我国“三农”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农业数字技术转型、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等三条政策建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城乡承载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联结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乡的枢纽,未来将在承载乡村人口、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上发挥关键作用。如何加快县域人口城镇化,推动特色产业走出县城,缓解县域融资和人才困境是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梳理,深入剖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进而提出建设新时代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
土储专项债重启发行简析
土储专项债曾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等考虑暂停,2024 年起在政策支持下,发行工作逐步重启,主要用于收购存量闲置未开发的土地。土储专项债的重启有助于缓解城投平台债务压力、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但也面临部分挑战。
-
春节消费火爆升温 全力助推经济增长
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在国家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的支持下,春节消费火爆升温,旅游、电影及非遗文化、日常消费和线上消费等消费领域亮点纷呈,全力助推经济复苏增长。由于居民消费观念向品质化转变,企业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及时优化产品供给,促进春节消费市场繁荣。春节消费热潮不仅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还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为新一年经济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但要在长期实现以消费促增长的模式,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并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