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DCA 循环模式优化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质量的设想
目的:分析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中的不足,为提高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 循环模式,将整个审评工作划分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 个阶段,对各阶段的内涵及相互联系进行探索并分析问题。结果与结论:江西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主要存在4 个不足:审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结构匹配不合理;审评公开化程度不高;审评记录简单,审评信息积累和利用率不高;审评失误不能杜绝。应用PDCA 循环方法,加强技术审评工作质量管理,优化技术审评程序,增强审评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技术审评工作水平。为了取得技术审评工作质量管理的突破性进展,应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在审评工作中实践PDCA 管理方法,形成技术审评质量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使技术审评工作高效、规范地开展。
-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我国临床路径政策问题论证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路径不同发展阶段及特点,论证现阶段我国临床路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国内临床路径文献总体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我国临床路径政策及阶段特点,采用关键词共现法分析现阶段我国临床路径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我国临床路径发展可划分为理论探索、试点探索和综合发展3 个阶段。临床路径已进入常态化管理,但尚面临管理水平、标准化、信息化和医保支付等多方面问题。结论:在政策推动下,临床路径已成为医院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仍需通过提升临床路径管理水平、规范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促进我国临床路径的发展。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目的: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从卫生服务的不同层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现场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构建筛选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通过Delphi 法专家咨询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准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8 个,主要有人力资源投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9 个,如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数、首诊率、签约居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敏感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考核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分析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互联网药品交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平台(B2C)的交易规模、网上药店在第三方的平台分布、互联网药品交易现有政策以及监管现状。结果与结论:当前,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政策环境较好,医药电商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虽然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够健全、行业自律性不强、监管模式尚需完善等问题,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市场必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医院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伦理是开展医院社会工作的灵魂与基石。伦理困境是医院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由价值观冲突引发,并与医院社会工作专业道德特质及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相关。伦理困境有决策困境、结构困境之分,涉入直接实务、间接实务等领域。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医院实际,以具体的医院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为出发点,确立正确的伦理决策指导原则,运用合理的伦理决策模式,以作出正确的伦理决策。
-
农村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农村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探寻影响健康管理服务效果的因素,提高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健康管理服务各项目对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的效果,然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有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健康管理服务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管理服务对病情控制总效果相对偏低,49.15%的患者认为健康管理服务对病情控制有效,但健康管理服务各项目对病情控制效果较好,70%~80%患者认为帮助较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血糖及体征检测、健康知识宣传、用药指导、免费体检等5 个因素是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总效果最大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结论:加强农村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通过加强政府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效果。
-
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应用
目的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应用。方法建立医院信息传输的硬件平台,将远程医疗平台系统应用到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医院信息的实时化采集和移动化办公。结果对区域医联体协议医院内纵向开展医疗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协作、管理培训等交流合作,形成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互惠共赢新模式,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结论运用互联网+模式,打造以远程医疗平台为基础的区域专科联盟,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有序高效利用。
-
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分析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使用“2015 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两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5 164 名流动老年人中,健康或基本健康、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流动老年人比例分别为88.57%、16.00%;年龄、家庭收入、本地朋友数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平时生小病是否就医有影响(P<0.05);年龄、基本医疗保险、本地朋友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住院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P<0.05)。建议:“三保合一”有望改善流动老年人医疗保险保障作用;加强流动老年人家庭及社会支持建设;做好预防医疗服务具有较好成本效益;关注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
第三部门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优势及作用探讨
第三部门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非营利性、专业性、自发性、低耗性、沟通性及创新性等特点使其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社会健康氛围、调和各方利益、弥补政府缺陷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的作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
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性,以期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6 年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关注度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ArcGIS 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居家养老的社会关注度最高,其次是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最低;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关注度与网民人数、互联网普及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人员数有关;北京市的公众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五省市;华北和华东地区公众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华中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低。结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关注度不断上升,并且具有显著的省域和区域差异。
-
对我国医疗器械软件监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简单介绍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特点,国内外监管现状,并就如何借鉴传统医疗器械的监管手段,加强医疗器械软件监管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有效管理,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
长期照护失能等级评估量表的指标权重分析
目的:确立长期照护保险中关于失能等级评估量表的指标体系权重。方法:在德尔菲法构建的失能等级评估量表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量表的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测算其权重。结果:失能等级评估量表4 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感知觉0.2408、日常生活能力0.5899、认知能力0.1204、情绪行为0.0489;并同时测算出22 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结论:指标权重的确定进一步完善了失能等级评估体系,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