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欧洲钢铁产业持续就业和增长
2016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发发布了《保持欧洲钢铁产业可持续就业和增长》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是应欧盟有关成员国和机构的要求出台的,目的是抑制来自第三国,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的钢材进口,以寻求保护本地钢铁产业。为了积极应对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本刊编译了欧盟最新的保护钢铁产业政策文件,希望有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充分了解欧盟最新政策,贸易保护手段,制定相应策略积极应对。
-
2015年钢铁企业亏损情况分析
2015 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整体亏损严重,从财务角度对亏损前 20 名的企业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这些企业的亏损点,为此困境下寻求脱困的企业觅得出路。
-
对当前钢企实施低成本经济运行策略的思考
对在当前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钢铁企业面临的生存考验及其实施低成本经济运行策略进行分析,提出钢铁企业要真正实现低成本经济运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同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
解剖钢铁业去产能
钢铁,这一曾经支撑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传统工业板块正面临着多年未遇的重大变局。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钢铁落后产能迎来史上最大力度的产能出清,伴随其间的则是人员重置、资产重组、体制重建乃至地方经济重整的全面转型。
-
钢铁供给侧结构调整要改革与发展并重
产能过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两大突出问题:钢企经营十分困难、出口贸易摩擦加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钢铁行业的粗放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升全行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关键是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基本思路是:抓住当前国企改革契机,提高钢铁行业资本流动性,优化供给侧结构,解决总量供给过剩难题;从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和引导供需合作模式创新为重点,促进新常态下行业发展。政策建议:明确钢铁行业减量化发展方向;组建跨省、跨央地的区域型国有钢铁投资、运营公司;支持民营钢企间以总产能缩减为特征的兼并重组;严格供和需两端监管;引导供需企业联合创新,攻克供应短板。
-
煤焦钢企业“卸包袱”需拆“期现篱笆”
2016年4月29 日—10月6日于唐山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已经成了今年中国钢铁产业变局的关键词之一。唐山钢厂“ 大焖炉” ,不容小觑的限产规模,让整个煤焦钢产业为之一震。6月12日—15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山西太原、河北唐山地区的主要煤企与钢企,对本轮价格大震荡中的煤企与钢企生存现状进行了解。
-
“六位一体”促进钢铁绿色发展
钢铁行业已经进入“ 减量化” 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成为企业适应当前形势、提高综合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向。企业应当寻找适应市场变化的新模式,从发展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以“ 绿色化”的视角,从上下游产业链多个层次、各个方面重新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持续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民营钢企能否化解美“337调查”危机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宣布,对中国40家企业的输美钢铁产品发起史无前例的“337调查” 。根据该调查程序,美方一旦裁定企业有违规行为,相关产品或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这40家被调查企业多为国有钢企,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失去美国市场,其产品势必大量转入国内市场,或与民企争抢“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市场,会否挤压民营钢企的市场空间,将其逼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