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专利分布的我国区域药品研发创新的空间分异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药品区域研发创新的布局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为区域药品研发创新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专利数据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作为空间观测单元,借助GeoDA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我国药品区域研发创新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专利可视化分布图显示了我国区域药品研发创新的地理聚集特征;Moran's I指数表明了我国区域药品研发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性;Moran散点图进一步指出了各省份药品研发创新的空间相关模式,基本属于H-H集聚和L-L集聚类型。结论:我国药品区域研发创新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集群倾向。其中,沿海集群地区是全国药品研发创新水平较高的区域,中西部集群地区是全国药品研发创新水平较低的区域。这些结果将有利于各省区正确认识区域药品研发创新能力及其差异的地理特性影响,以更好地做出区域创新发展规划和研发投资决策。
-
健康中国下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在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现状较为严重和职业健康教育相对缺失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健康教育的内涵的阐释,并将其界定在农民工群体,提出我国树立农民工安全职业健康观念较晚,侧重健康安全管理、忽视健康预防教育,职业健康组织主体不明确,尚未建立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等现状,以建立以“政府主体-企业辅助-社会组织补充”的三重组织路径,确立以目的、对象及方法途径为主体的内容路径,健全以企业反馈、社会监督为保障的考评路径,来构建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
-
药品应急检验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提升药品应急检验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为药品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建议。方法:对我所承担的典型药品应急检验案例、稽查检验、储备样品检验进行分析,总结各项工作的经验及特点。结果:应急检验工作是对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大规模样品检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的全面考验,需制订适当的策略,积极应对。结论:通过预案制度及演练、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流程设计、信息化建设、质量保证制度、保障检验工作的设想;通过总结及评价,提高了科研、应用快速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
“健康湖北”背景下居民健康素养研究
目的:了解“健康湖北”项目实施5年后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为后期的“健康湖北”建设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城市6个社区15~69岁居民2143人,使用统一制作的问卷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情况。结果: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健康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打针和吃药的选择,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健康体检。城市、年龄段、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综合影响因素。结论:“健康湖北”项目的实施在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弱势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矫正。
-
我国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以广东省Y市为例
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制”的基础,具有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引导民众科学就医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和历史,我园的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英国、美国等医疗体系极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基于对广东省Y市全科医生的调查,意在说明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
从云南省新农合数据看医改成效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医改成效,探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的措施和方法。内容与方法:对2004年、2009年到2015年新农合统计信息报表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年度基金到位情况、参合农民受益率、次均补偿费用、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对新农合运行情况、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医改成效。结果:医改启动以来,新农合基金盘子不断加大、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提高幅度较医改前大、保障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提高补偿水平、县乡级免费住院分娩、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由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大病补充保险覆盖所有参合农民,这些医改实实在在的成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方便了参合农民、减少了大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结论:从云南省新农合制度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医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战略
目的:为我国网上药店探索适合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从分析我国网上药店的竞争环境着手,探讨并制定发展战略。结果与结论:国家应协助网上药店发展,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实行信息公开战略,建立统一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网上药店可以通过融合发展战略、差异化战略、服务型发展战略,利用超链接和官网信息,来帮助购买者鉴别真假药店,以顺应外部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