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金融业(2021年第29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1-08-09 -- 2021-08-15)

境内分析报告

  • 通胀预期抬升背景下货币政策前瞻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预期抬升,我国PPI大幅上行,引发市场关注。本文深入分析此轮通胀形势及其原因,回顾历次通胀上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认为本轮通胀预期抬升背景下,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不会收紧,但如果二季度后通胀预期继续大幅上行,或将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制约。
  • 湖北不断丰富金融产品“货架” 为科创企业安上金融力量助推器
    回顾公司的孵化期,璟泓科技董事长王健斌心生感慨:“把房子、别墅都卖了,为创业投入的启动资金还是很快就捉襟见肘了。”王健斌的经历并非孤例。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缺乏实物资产,同时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这也导致金融机构彼时在为科技企业提供传统金融服务时,存在收益不匹配风险等问题。一些科技企业曾经只能通过创始人“自掏腰包”或抵押房产来获得初始资金。如今,科技企业触手可及的金融产品“货架”越来越丰富。记者日前随银保监会前往湖北武汉多家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调研时发现,历经多年发展,“武汉•中国光谷”星光熠熠:一批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成熟、腾飞;一系列支持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也在这里先行先试、落地开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科技与风控能力、协同共担风险,让科技企业安心投入研发,专注主业、成长壮大。
  • 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随着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我国产业发展以及国际收支结构也将出现新变化。为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可能影响,本文在梳理我国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演变历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就如何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收支结构的正向作用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网络投保法律风险探究
    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网络的发展对商业交易产生了显著的变革作用,推动了保险合同签订场所、签订方式的变更,一大批网络投保消费者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与网络投保相关的法律问题也由此出现,例如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如何体现、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如何履行等等。为此,笔者结合《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简要探究了网络投保中的法律风险,以期为网络投保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改变着我们各行各业的业态,引起了各个产业的变革和改进,保险业也不例外,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子保单的兴起。电子保单的实施完成了投保全流程最后一公里的闭环,为网络投保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投保作为一种线上的保险合同订立方式,具有与传统保险投保方式同等的法律效力。
  • 骤雨初歇 原油市场静待“惊雷”
    受Delta病毒传播影响,市场担心更多的疫情限制措施将打击原油需求前景,尽管油价最近出现回调,但许多分析师表示,Delta病毒对原油需求的风险被夸大了。石油经纪公司PVM分析师StephenBrennock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仍在继续,OPEC+仍然维持着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 我国公募REITs发展形势及商业银行参与路径探究
    自2020年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政策颁布以来,其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5月,沪深交易所首批9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证监会注册,一经上市,就备受市场追捧,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参与热情也较高,不仅认购产品,还通过代销、战略配售、基金托管人等方式参与首批公募REITs试点工作。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不仅能够以轻资产运营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信用风险。而且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投资该项目也能拓宽业务范围,带来业务收入。未来,商业银行应抓住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业务经验等,积极参与其中。
  • 今年以来公募新发规模近2万亿元逾 4000亿元增量资金有望驰援A股
    今年以来,公募新基金发行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占了近八成。值得注意的是,6月至今新成立的权益类基金超过4000亿元,且后续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即将募资,这意味着还将有相对充足的增量资金持续入市驰援A股。
  • 我国数字人民币正加速落地
    2018年,美国切断全球银行结算系统SWIFT与伊朗金融机构的连接,对伊朗实施所谓的“制裁”。美国为何能够控制SWIFT系统呢?这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相关。当前,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如何防范美国金融霸权,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是我国央行面临的重大挑战。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是我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作出的决策,同时也是面对美国金融霸权主义提出的应对之举。
  • 央行降准特点及降准背景下国债期货走势研判
    中国人民银行自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实施降准,既有宏观方面考量,也有微观层面原因。总体来看,本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更多偏向结构调整,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短期内超预期降准可能会点燃债市的做多热情,但目前基本面情况和政策宽松幅度可能难以打破期债顶部约束,期债持续向上突破仍需更多利好支持。
  • 跳出传统框架看流动性定价因素
    文章从反直觉的数据说起,提出超储和资金利率几乎并不相关,进而指出传统框架的不足:资金融入方的信用资质、用怎样方式占用超储、需占用时间、占用超储的意愿强弱(机构加杠杆意愿)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资金利率。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指出资金利率是占用流动性的机会成本,且流动性不仅包括超储,也可以是普通非银存款,影响二者的因素也都会影响资金利率。
  • 风险管理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
    近日,中期协发布的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稳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及利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风险管理公司已经逐步成为国内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重要支点和期货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 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展及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欧元区、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试验进展。总体来说,欧洲央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已经开展了试验或试点工作,而美联储等处在论证阶段。本文还就央行数字货币对经济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支付体系与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与监管、社会总产出、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本文的研究既为未来从经济理论层面进一步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及其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参照点,也针对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建议。

境外分析报告

  • 美国就业数据看上去很美,美联储宽松政策会转向吗?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就业增长加快,劳动力市场朝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的目标又靠近一步,这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提前的猜测。随着美国疫苗接种和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国就业市场开始趋暖。7月份美国就业增长创下近一年来最大增幅,失业率下降至5.4%.非农就业人数增加94.3万人,6月份数据也向上修正为93.8万人。当月政府部门和民营部门就业人数都稳步增长。不过,就业人数远未达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水平,许多企业创纪录的职位空缺仍然难以填补。美联储把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为实现“充分就业”,当然嘴上也说考虑通货膨胀。原本货币政策目标是保证通胀率不显著高于2%水平,但随着美国通胀率连月来高烧不退,叠创历史高位,6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高达5.4%,是30年未见的高位。

中文技术报告

  • 程序化定向广告与个人信息保护
    本文通过对程序化广告和个人信息的研究,探索程序化广告投放与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实现路径进行思考。

投资分析报告

  • 保险行业:变革传统寿险营销渠道,去层级、提门槛、赋动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初探
    传统代理制下寿险新单表现持续低迷。2019 年以来受传统代理人增员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寿险产品与渠道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交织爆发。当前行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人海战术”难以为继,一方面新客户群体生长于互联网时代,保险产品信息不对称将会被严重减弱,大部分低素质“靠忽悠”的保险代理人根本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人海战术”耗费公司大量资源,在监管引导降成本、高质量发展思路下势必将压缩费用结构。
  • 非银金融行业:当前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三个重要方向-评Q2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和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
    近三年来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收入增速快、占比高,中长期看高增长趋势明确 证券公司围绕财富管理产业链扮演的角色有三:销售交易渠道,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托管等专业服务。从上市证券公司口径看,财富管理收入增速及占比趋势:1)2020 年上市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业链收入达795 亿,同比+47%,2017 年以来复合增速+22%;2)2020 年上市券商财富管理产业链收入营收占比超过18%;3)作为销售渠道率先爆,2020 年金融产品销售收入达223 亿,同比+121%,2017 年以来复合增速+36%,在三类收入中增速最快。
  • 海外非银金融行业:友邦保险布局养老业务,香港交易所基本面向好-月报
    中美相继出台加强中概股监管的政策措施,中概股回归有望速度加快,此前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有望赴港一次上市,并提升交投活跃度。推荐全面受益于中概股回归、成长性可期的香港交易所,关注投行业务保持领先且业务结构逐步多元化的中金公司、最具航母级龙头券商潜质的中信证券、投行项目储备丰富且资管业务逐步增强的华兴资本控股。
  • 复盘1970-2021年大宗商品牛市-宏观专题报告20210801
    2021 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属于大宗商品。不仅如此,这轮大宗商品价格如此快速的涨势,放眼历史上的大宗商品牛市也是屈指可数的。正因如此,大宗商品上涨对于全球的宏观环境乃至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凸显。
  • 基建发力空间有多大-宏观研究报告
    1-7 月我国国债净融资额3790.51 亿元,仅完成全年新增融资额度的14%;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5298 亿元,达到全年新增一般债券额度的65%;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46 亿元,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37%。1-7 月WIND 口径城投债净融资额11864 亿元,低于去年水平。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高增速,假设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两年复合增长率为8.5%,则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将达到99494.35 亿元。
  • 银行行业:银行业利润同比高增11%,资产质量保持优异-银保监会2季度数据点评
    资产质量构筑银行股的安全边际。1、银行股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宏观经济,详见我们相关深度报告《价格上行时,银行股表现如何?——中国、美国银行股多轮表现的总结对比》。近期交易经济复苏的资金撤离银行股,银行估值明显下移。我们预计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来几年都会处于稳健状态,会构筑银行股的安全边际。2、银行两条选股主线。一条是我们长期建议的持续拥抱银行核心资产: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它们业绩持续性强,且较稀缺;目前的下跌,迎来中长期的建仓机会。另一条是选择低估值、资产质量安全、有望转型成功的银行,看好江苏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