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批发和零售业(2019年第36期)
(报告加工时间:2019-12-02 -- 2019-12-08)

行业资讯

境内分析报告

  • 2019酒类电商行业研究
    垂直酒类电商涌现,懵懂发展,艰难培育市场,多方寻求合作,垂直酒类电商被认为是传统酒业的“闯局者”;垂直酒类电商的去边界性,对传统酒企的价格体系发起挑战,酒厂与酒类电商关系恶劣。

投资分析报告

  • 商贸零售行业:经济增速换挡,关注细分行业机会-2020年度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确定性强的必选消费,如超市行业。超市行业主营必选消费品,在未来宏观大环境不甚明朗的条件下,超市公司业绩稳定性较强,叠加2020 年猪价继续上涨带动的CPI 上涨预期,超市行业特别是龙头上市公司营收增速有望继续维稳。从今年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物美收购麦德龙(中国)等大型收并购项目可以看出,线下零售整合正在加速,未来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龙头公司向上游的议价能力有望不断增强。
  • 商业贸易行业:优选必选消费,挖掘下沉市场潜力-2020年策略
    2019 年,消费整体承压,但必选消费展现出韧性,此外结构性消费升级趋势延续。展望2020 年,宏观层面经济放缓、居民部门债务率提升仍将制约消费,但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大,三四线城市人均收入增速快于一二线城市,住房性支出压力小,下沉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将会延续。超市行业具备防御性,建议关注永辉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黄金珠宝龙头持续渠道下沉,建议关注周大生、老凤祥;母婴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建议关注爱婴室;地产回暖趋势下,家具产业链有望改善,建议关注美凯龙。
  • 商贸零售行业:外资加速“降维下沉,国货能否上位?-从2019年双十一谈化妆品内外上下之争
    当前阶段,外资大牌下沉低线市场战略明确,乘势2019 年双十一全民“消 费狂欢”,外资品牌纷纷大力降价拉新、力度空前。面对外资大牌汹汹来势, 国货品牌能否坚守大众市场、能否进一步提升市占“上攻”段位?从2019 年双十一来看,外资在预售阶段高歌猛进,但从最后销售总量来看国货表现 同样优异,主要系双方打法不同——外资重提前预定,国货重当天抢购,打 法背后体现客群偏好差异:①客群差异主要来源于外资大牌的品牌定位与进 口税费决定的与国货的价格“鸿沟”;②基于收入水平分析,估算中国80% 以上人群月收入在5000 元以下,大部分人群难以从大众护肤品升级至国际 大牌;③低线市场人群消费习惯与高线人群差异度决定外资无法全面下沉。 总体而言,消费分级趋势下,大众市场空间稳定广阔,看好国货“农村包围 城市”,逆线崛起。④国货借力新生代对“国风”偏爱,不迷信外资以及顺应 差异化细分品类趋势另辟蹊径,迎来突破契机。
  • 商业贸行业:借鉴ULTA_BEAUTY重审渠道机遇-化妆品CS渠道深度报告
    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增长促使产业链分工不断细化,研发、品牌和渠道是决定品牌能否跑出的三个重要环节。2018 年我国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为2619 亿元,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速为10.0%,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双位数的增速。研发和生产决定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和营销驱动了产品的有效扩大声量和激发需求,渠道则是在终端直接接触消费者、完成购买的最后一环。
  • 商贸零售行业:聚焦生鲜龙头、关注穿越周期的高成长性板块-2020年投资策略
    线上对线下的冲击正在减弱,线下消费逐渐复苏,优先关注低估值的超市板块,市占规模稳步增长的电商板块、增速较快的化妆品板块,以及较为抗周期的母婴板块。业态革新、线下消费人群回流、CPI上行带动生鲜超市发展,母婴板块和本土化妆品企业有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受益,同时,市场下沉,能提供高效率和高性价比商品的电商将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