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8年第21期)
(报告加工时间:2018-05-28 -- 2018-06-03)
行业资讯
爱立信:运营商与客户零接触互动的新时代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携手合作伙伴 制定全球化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境内分析报告
2017年上海智能制造白皮书-高端转备(201805)
上海市智能制造发展初见成效,在重点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突破、先进企业的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上海市智能制造主要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数控机床、3D打印为重点方向。未来,上海市将进一步推进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化研发、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以打造国内智能制造发展先行区。
投资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行业:制造业转型加速,助推工业机器人浪潮
无论是从中国机器人销量,还是从机器人存量,抑或机器人增长空间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都主要在中国。据IFR预测,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接近50.9万台。存量将超300万台。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2016年达8.7万台,2020年将达20万台,约占全球40%。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2016年34万台,2020年将达95万台,约占全球30%。
电子行业:城市数字化大势已定,AI引领安防智能化变革-借鉴海外、放眼雄安-电子篇
城市数字化大势已定,视频采集是前端入口: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云联网、亐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迚步,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走向高潮。安防行业作为智慧城市的安全之门,同时也担负着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社区等多个系统视频图像识别的“智慧之眼”。随着智慧城市项目不断落地以及智能化要求提高,安防企业凭借多年平安城市项目及技术经验,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大趋势。根据中安协収布《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収展觃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安防行业将向觃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且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夏耘秋收消费电子系列报告之一,智能手机长夜渐明
随着智能手机步入创新引领需求的阶段,是买方属性强烈的市场,消费者用脚投票。智能手机重大创新与升级,如高清摄像头、指纹识别、金属/玻璃机身、全面屏、超长续航等功能的大范围普及,解决了消费者长期以来的痛点,意味着老旧与落后机型的成批淘汰,使得库存水平短时间大幅提升。最终库存通过降价的方式或通过海外市场输出消化。一季度国内市场出货数据较差,行业处于全面去库存,随着3月新机发布,未来环比改善趋势确立,苹果与大立光二季度展望高于此前预期,产业链有望逐步回暖。
电子行业:贸易战硝烟渐散,消费电子及安防龙头价值凸显-策略观点
中美两国19日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表明双方已达成共识,未来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此前中美贸易战包括中兴禁运事件,对终端厂及上游供应链有较大情绪上的压制,而本次中美联合声明发布,贸易战正式停战,将充分释放市场信心。同时,声明中表明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也有望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本次贸易战停战,将充分推动受压抑的5G、消费电子、安防等板块上行。
智能制造行业:3C自动化和装配应用引领增长,零部件/本体国产化进程加速-智能制造...
我们认为本轮3C、新能源以及自动化率较低的一般工业等领域将成为国内机器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1)据IFR统计,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8.7万台,同比增长26.6%(全球销量29.4万台)。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68台/万人,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我们从这个角度推算,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对应整个产业链在千亿规模(不包括集成测算为378亿元)。(2)从行业层面,除了汽车以外的3C等领域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较低(例如3C机器人密度不到20)但对于自动化需求十分迫切的行业将继续处于机器换人的浪潮之中。从工艺的角度,根据GGII数据显示,装备环节占比16%提升最快但依然是突破难点,装配的高要求导致部分装配环节机器换人仍然存在阻碍,我们认为一旦实现该环节的技术难点,将为行业带来又一轮爆发式增长。装配应用需求的释放将直接带动SCARA、小六轴销量的迅速提升,轻小负载机器人厂商将直接受益。
LED行业:小间距LED向商用市场渗透,打开未来高成长空间-深度研究报告
小间距LED为存在巨大预期差板块,市场担心行业接近天花板,增速将大幅放缓。我们认为,小间距行业依旧十分景气。小间距在专业显示市场渗透率仅20%,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推动打开巨大商用市场,市场空间潜力巨大。预计小间距市场未来3年有望保持50%以上的高增速,国内相关产业链厂商将由此深度受益。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