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燃油消费税征收监管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和分析了美国燃油消费税的征收监管政策,重点论述了其监管手段和征收环节。针对我国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监管存在偷税逃税等问题,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成品油生产、储运及销售终端税收监管系统;建议成品油消费税在实际进入消费领域时征收。
-
国际石油价格历史博弈分析及未来走势预测
借助HP滤波方法,将决定石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不可再生资源理论与国际石油价格历史实际走势相结合,对国际石油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基于4个假设,围绕3个博弈主体,通过对历史上各石油市场阶段的供需状况、博弈主体市场期望的分析,挖掘出影响各阶段石油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为油气市场供需状况及阶段性美国国家战略等;最后对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做出预测。
-
我国煤制烯烃发展研究
分析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煤制烯烃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成品油市场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重构。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成品油需求增速持续放缓,消费结构将大幅调整,成品油在车用燃料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竞争焦点向零售领域延伸。未来中国成品油市场秩序会逐渐规范,成品油企业需要主动适应顾客需求,调整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并适时向海外布局销售业务。
-
石化企业改善环境保护的实践
介绍了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无事故、无伤害、无环境损害”的健康、安全、治安、环保(HSSE)方针,通过建立和健全“不损害环境”的高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损害环境的风险,制定有效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在国内率先实施泄漏检测和修复技术,有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为践行绿色环保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石化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为我国石化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从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产能合作、技术合作三方面总结了相关国际合作项目的情况和进展,并就我国石化行业进一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
-
中美“百日计划”推动双边LNG贸易合作
美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消费量增长缓慢,LNG出口潜力巨大。中美开展LNG贸易合作,既可缓解美国LNG市场供应过剩,又有助于中国稳定天然气供应,利好两国实现能源战略共赢。未来中国是美国潜力巨大的长期LNG客户,但价格因素将决定中美LNG贸易前景。建议中国企业与美方签订短期、小规模的LNG合同,逐步替代之前签订的“照付不议”大规模、长期合同;同时充分利用美国LNG进口,对已签订的LNG长期协议启动复议。
-
欧洲及丹麦能源转型对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启示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下的能源转型,欧洲大力推进低碳能源发展。丹麦是欧洲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之一,天然气在其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为26%,仅次于石油。丹麦目前是天然气净出口国,但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预计2023年后其天然气产量将可能低于消费量,届时丹麦将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丹麦地下储气库总库容约10×108m3,占2015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1%,具有1750×104m3/d的调峰能力。在丹麦未来的天然气领域,生物质天然气将得到快速发展,天然气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由于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燃气发电调峰成为支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伙伴;同时丹麦特别注重天然气多能耦合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并更加严格地管控包括生物质气在内的天然气质量。
-
伊朗新石油合同与回购合同差异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针对伊朗推出的新石油合同,主要从合同关系、合同期、主体开发方案、投资、工期、产量、报酬费计算与成本回收、作业权等方面分析了与回购合同的差异。伊朗新石油合同与回购合同对于承包商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比分析工期、投资、油价、产量因素对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可以看出,针对超投资、超工期、油价下降、产量下降的风险,伊朗新石油合同的内部收益率下降程度均低于回购合同,能取得比回购合同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回购合同下,内部收益率对投资变动最为敏感;在新石油合同下,内部收益率对产量变动最为敏感。
-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生物燃料乙醇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液体生物燃料。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在政策引导下稳步发展,推广应用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产业的发展在清洁油品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食品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按照既定目标稳健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加大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注重在可再生燃料推广应用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
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向低碳能源转型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分析了国际石油公司探索向低碳能源转型的背景、原因、途径和策略,提出了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向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
新常态下炼油产业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我国炼油产业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开工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未来受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等影响。中长期内全球炼油产业沿着一体化、基地化、高端化及清洁化路线发展;资产布局优化将围绕降低成本核心,向资源富集区和人口稠密区聚集;利润有下降趋势。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以及结构将发生变化,环境约束增强。综合考虑国内外系列因素,得出我国炼油产业发展将面临行业技术变革力度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日益严格,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的新常态。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相关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中国燃料油市场格局变化及发展建议
近年,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清洁替代能源的大量使用,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情况和消费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燃料油作为炉用燃料和地方炼厂原料的需求大幅降低,船舶供油特别是保税船供油需求迅速增加。与新加坡等世界主要船供油市场相比,中国保税船供油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有关部门应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燃料油体系质量标准,简化海关监管手续,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依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以期提高高品质船用燃料油供应能力,做大做强保税船用油市场。
-
中国石油企业“一带一路”对外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对外合作的倡议,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中国石油企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契机。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内油气资源和消费情况、油气工业发展程度、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能力等,提出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工程技术服务以及装备出口等领域,与“一带一路”区内国家有很多合作机遇,指出面临“一带一路”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以及项目经济性、安全、技术适用性等方面的挑战。建议以互连互通为抓手,促进区域油气资源与市场融合,推动全产业链融合,促进国内油气产业升级,按资本输出规律推动油气合作。
-
基于0-1整数规划的油田产能项目优化部署方法研究
针对目前多个新投项目安排部署采用效益排队法,无法考虑多个技术、经济条件限制,且仅能考虑当期效益的问题,应用0-1整数规划优化方法,以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每个具体项目是否实施以及如果确定实施则以实施的具体时间为决策变量,考虑投资、钻井能力、产油量、产液量、决策变量和项目排斥性等多个约束条件,建立了油田产能项目优化部署模型,实现了多个产能项目的最优部署。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基于0-1整数规划的项目优化部署模型,部署结果效益更好,操作性更强,方法更加严格、科学和准确。该模型的建立可为诸如措施井、新老区产能建设项目等,实现已完成评价的单一项目组成的多个备选项目的最优选择和部署。
-
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策略研究
阐述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宗商品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分析总结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的转型难点,明确了石油石化企业触网需突破的认识误区,提出未来发展电商平台的路线选择和具体应对策略。包括转变经营理念和重新战略定位,不同业务(油品零售、直销、仓储)不同侧重点。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主体,配套上线金融、物流、数据等服务平台,并以营销策略变革为切入口,逐步推进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