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机理、问题及提升策略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思政、专业、实训三个课堂在需求、标准、过程和评价四维度融合具有内在机理。但是,囿于观念认识、课程衔接、管理逻辑等原因,思政嵌入实训面临课程衔接简单、知识供给匹配不精准、考核评价分割脱节等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亟须改进与优化。文章建议以模式创新、课程重构、双师协同和管理变革来完善“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更好地与实训相结合。
-
广州市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适配性研究报告
本文选择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模型分析三个重要行业,其中制造业方面,行业协会、工会及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等培养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现代服务业培养主体实现多元化,但人才培养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人才缺口严重,培养途径单一。建议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和产业发展的适配;企业等培养主体应积极作为,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质量和产业发展适配。
-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育人优势与实践路径
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向,专业课教师也是开展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专业课教师要从升华教育教学的理念、坚守人才培养的使命、深化高校教师的职责、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要务、遵循三全育人的根本等方面高站位、多维度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充分认清专业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育人、激发价值认同、提升教育效能等方面的优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顶层统筹规划、教师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方法探索等方面,发挥专业课程的特点,追求自然的思政融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广泛的校企协同,开展高效能的专业课程思政教与学,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
广州市属技师学院“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
通过学制培养技师,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疑难课题。广州市市属技师学院有效整合校企合作资源,通过“企业主导、校企共管”或“十个共同”等形式,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与管理,培养师资,开展技师的企业/社会化考评方式试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深化院校技师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本文分析了现代技师的角色与任务,提出了关于技师培养与管理的若干建议。
-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问题的四重探视——基于“放管服”视角
大学生管理是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基于“放管服”视角,从高校制度框架设计、制度变革择定、制度体系构建、制度功能选择四方面作为切入点,从四重维度分析了大学生参与治理权力的诉求,管理趋向和制度性举措以及路径选择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当代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现代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文章在梳理高职教育现代化概念及国际上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借鉴CIPP模型,搭建了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水平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围绕各项指标选取及基本内涵界定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
广州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地区经济参与者体现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大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从区域创新实力、区域创新贡献和区域创新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排序和分析,以揭示广州在区域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提高广州的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