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药贸易现状及思考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然而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物质基础,我国中药出口却差强人意。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中药累计出口37.7亿美元,占整个医药保健品出口的6.7%。其中,中成药出口2.6亿美元,占比日益下降。在本文中,笔者梳理了1989-2015年近三十年中药出口的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试析民族药品种上市后的再研究
目的:探讨已上市民族药品种的再研究路径。方法:对已上市民族药品种的临床、药学及药理毒理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民族药品种的上市前研究因科学发展水平、监管历史、民族政策等原因存在诸多先天不足,有必要进行上市后再研究;研究应先理清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再结合品种实际特点,在民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分阶段开展。
-
青海省藏药生产企业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检查缺陷项目分析与对策研究
目的:对青海省GMP认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项进行汇总,以供业内借鉴和参考。方法:对青海省内13家藏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质量保证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对于新修订的药品GMP理解不够充分,执行不到位。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地控制产品潜在的风险,保证药品质量。
-
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探究
文章研究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国外一些互联网医药企业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并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加速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的进程,给国民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使看病更加便捷、更加有效、更加实惠,为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助力。
-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本研究在梳理“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参考项目评价经典理论,从“投入-过程-产出-影响-可持续”这5个环节,初步构建了“治未病”科(中心)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配置等6个一级指标,物资设备配置等14个二级指标和种类齐全程度等40个三级指标,该体系完善了现有“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有利于落实责任主体,更加符合指标遴选的全面性原则和医院管理的精细化要求。
-
医药专利分析领域研究热点探测及对中药专利分析的启示
中药专利是中药产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将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中药企业产生重要意义。研究运用Citespace Ⅲ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专利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探测,并绘制了研究热点的时区分布和聚类分布可视化图谱。通过对研究热点的分析,发现中药专利分析研究在整个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药专利分析研究,一方面根据中药专利分析研究热点,对现有的中药专利分析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另一方面,参考和借鉴专利分析方法在其它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3个方面对未来中药专利分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评估指标建立的研究
目的:为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评估指标及权重。结果:从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和信息体系三个维度确定各评估指标并计算出对应的权重系数。结论:构建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评估指标。
-
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文章以医药行业164家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8项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详细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出影响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最终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
医药教育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层思考
适应新形势需要,深入分析中药产业和医药教育发展状况和不足,提出医药院校增強协同发展意识、加强和深化产学研合作、调整教育结构和方式、组成新平台且成果及时产业转化、促进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逐步推进医药教育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利于医药教育健康发展,为医药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
放开政府定价后我国药品价格调整方向与国际经验借鉴
药品是保障民众健康的关键因素,除了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外,影响其发挥作用的还有药品可及性,价格则是影响药品可及性的重要因素。在“新经济”阶段的要求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把握市场环境、合理的药品定价对保障有效药品可持续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当前我国药品定价放开之后,药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药品定价经验,提出适合我国药品市场的药品定价策略,为推动新医改药品定价思路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