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阿里京东拼多多,卖流量还是卖货?
中国电商20 年,规模达到全球No.1,衍生出“卖流量”和“卖货”两种商业模式:短短20 年来,中国电商规模已达1.5 万亿美金,交易规模超过TOP 2-11 国家的网上零售总和,TOP3 电商公司(阿里、京东、拼多多)合计份额约80%。从商业本质来看,阿里类似购物中心,做的是“卖流量”的商业地产生意,向商家收取广告费佣金;拼多多类似小商品城,商业模式和淘宝类似,不同在于借助腾讯攫取了阿里触及不到的下沉市场流量池;京东则为更类似商超的零售商,主要赚取商品进销差。
-
MobData-2018年母婴消费市场研究报告
“面向孕产妇及婴童群体,满足其衣、食、住、行、用、玩、教等全方位需求,涉及商品制造、零售、生活服务、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消费产业体系”。
-
纺织服装行业:疫情未影响1月线上消费增长2月将面临挑战-纺服及时尚消费品2020年1 月电商数据分析
运动板块:整体景气度高,FILA 和Adidas 增速超100%。2020 年1 月,我们跟踪的安踏(不包括FILA)、李宁、FILA、特步、探路者、Nike、Adidas、Lululemon 在天猫店铺的销售额分别为1.53 亿、1.86 亿、1.36 亿、1 亿、0.06亿、3.19 亿、5.76 亿、0.22 亿,分别同比增长16%、46%、109%、22%、77%、58%、180%、54%。
-
化妆品行业:2019化妆品零售增13%,春节影响1月线上销售降10%-月报
上月(2020.01)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 分别跌2.41%、涨2.41%、跌2.26%,化妆品板块涨4.31%,跑赢沪深300 6.57PCT。在板块对比中、化妆品居消费板块的中游。个股方面,珀莱雅、壹网壹创、丸美股份等涨幅居前。
-
EMIS Insights - 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 2019年第四季度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市场,也是全球电子商务的引领者。随着中国从制造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政府首要任务变为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在政策红利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加持下,预计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向好。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达到38.099万亿元(合56600亿美元),农村地区年增长率高于城镇地区,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26112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2124元。
-
零售行业:瑞幸咖啡,两年成为行业之首,用速度驱动“飞轮效应
现磨咖啡市场空间广阔,新式茶饮逐渐崛起。我国咖啡市场存在巨大扩容空间,当前我国人均消费咖啡杯数仅为6.2 杯每年,远低于发达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随着都市化生活的节奏加快,对咖啡等提神类饮品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未来5 年,现磨咖啡市场规模仍将有望维持30%以上的高增速,是当前宏观背景下成长能力非常强的赛道。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饮产品健康、品质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相比于传统速溶或即饮茶饮,近几年愈发流行的新茶饮在原材料和配料上更为优质健康,在配方上更加创新多样,在产品和门店的颜值上也都更加精致有特色,非常适合拍照打卡,颇受年轻人的欢迎,且从各类城市茶饮店增长率来看,下沉市场空间极大,增速远超北上广深等城市。
-
非必需消费行业:新冠状病毒对行业销售和利润影响的评估
非必需消费公司的股价自1 月份的顶以来平均调整幅度为15%,应已经消化掉一部分的负面影响(招银国际假设业务的影响时间为1 个月),目前股价再下行的空间已经较小。我们认为出口,制造和家电版块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
贸易行业:2020年中国大宗商品产业链智慧升级研究报告
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量大,交易规模可观,但由于国内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易受国际形势影响,因此争取定价权尤为重要。
-
中国二手电商市场洞察2019
闲置经济或二手经济,指交易/分享者通过在二手市场上买卖、租赁、交换自己不再使用的闲置物品,提升物品利用率,延长物品在有限生命周期内价值的经济表现。本质是让商品在价值损耗过程中得以不断流转到有需要的用户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剩余价值。
-
中国零售领域消费金融发展专题分析2019
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人民币,近四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5%,而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在2019年上半年也已经突破10000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也由2008年的51.8%下降到了2018年的45.4%。逐渐增加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稳定下降的国民储蓄率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中国旅游新零售市场发展专题分析2019
2019年,中国旅游市场预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及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率分别在9.2%、9.6%及12%。然而,在国际形势变化及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双重压力下,旅游经济增长幅度有所收窄。因此,业内对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的预估需要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