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21年第37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1-11-08 -- 2021-11-14)

境外分析报告

  • 量价齐升,船市稳固复苏——7月份全球新造船市场分析
    散货船震荡上行。随着疫苗提速推广,叠加各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全球大宗商品消费量价齐升,国际干散货市场复苏势头强劲,特别是在“中国因素”的带动下,铁矿砂、煤炭和谷物海运需求持续升温,推高了散货船的运价水平,7月BDI始终稳定在3000点之上。总体来看,7月克拉克松散货船平均收益为30402美元/天,创下2008年10月(含当月)以来新高,整体处于历史高位。环比增长11%,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同比暴涨156%。油运市场创20年来新低。油船市场难掩颓势,受实施消减碳排放政策以及原油价格高位震荡等事件影响,原油需求持续疲软;加之前期订造的VLCC集中交付,导致油运市场供需持续失衡,主要船型油运租金收益低位徘徊,油运市场一蹶不振。7月克拉克松油船航运平均收益仅为3650美元/天,创1990年以来新低,环比下降16%,同比暴跌69%。

中文技术报告

  • 多式或联合运输单据审核要点分析
    在单据审核时,应先判断按何标准审核,再根据信用证规定、国际惯例、ISBP、ICC意见等做出合理的判定。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大部分信用证要求提交提单、租船提单或空单,而要求多式或联合运输单据的较为少见。本文讨论了两种情况下的多式联运单据:情况之一,信用证要求提交海运提单,但在特殊条款中也表示多式或联合运输单据可接受;情况之二,信用证要求提交多式或联合运输单据,同时在特殊条款中表明租船提单可接受。
  •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海事系统组织结构调整研究
    “放管服”改革以来,海事系统电子政务整体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海事局的电子政务系统与组织结构仍然存在结构不匹配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本文围绕海事局行政执法中组织结构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基于辽宁省海事局及其直属地方局进行调查所获取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海事系统行政执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对海事系统组织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方案研究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在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空间结构和交通出行量为基础,提出“外拓通道、内筑网络”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构架。通过预测2035年的客流密度,提出北向对外、东向对外、西向对外和西北向对外铁路通道布局;考虑大湾区内主要节点的快速联系,将内部城际铁路分为广深港主轴、广珠澳主轴、跨珠江口主轴及极轴放射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港澳融入内地交通圈,提出港澳一体化衔接规划方案。研究将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建设。

投资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

  • 高速铁路经济带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和大规模的客运系统成为必要,而高速铁路网络的建成将满足这一需要。根据原铁道部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包括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系统的高铁网络,运营里程将超过1.6万公里。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 高速铁路与区域土地开发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的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的线桥隧涵、客货运站场、港航码头、机场以及运输服务区等,均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应该在尽可能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进行。高速铁路作为区域新进入的交通设施,能够用较节约的土地资源满足交通需求,对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外,高铁的进入使得区域土地的利用模式和效率产生更积极的渐次性变化,创造更高的土地利用价值。
  • PPP模式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思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继续增长,并呈现机动化出行(尤其是采用小汽车方式的比例明显提高)和出行距离大幅增加两大特点。在此背景下,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中小城市也饱受交通拥堵之苦,各地为缓解交通拥堵实行了各种措施,部分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很难根本扭转基本态势。很多地方政府在制定缓堵措施及实施过程中,受资金、运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并未充分收到预期的缓解拥堵效果。本文通过交通分析的四阶段法,逐阶段分析采用PPP模式运作某些项目缓解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分析运作难点,提出总体工作思路与工作路径。
  • 高速铁路与国家宏观战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幕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鼓励高铁、核电等高新技术装备走出国门。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其他国家期间,也大力推广中国高铁。因此,高速铁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实现若干宏观战略的重要环节。本章从新型城镇化、资源资产化管理、节能环保、技术转移四个方面研究高速铁路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关系及其可以发挥的作用。
  • 甘肃农村电商发展报告
    本文在回顾总结甘肃农村电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及成功模式;通过对兰州、陇南、酒泉、庆阳、平凉等地的访谈调研,指出了甘肃农村电商发展中对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强、物流支撑不足、农村电商人才缺乏、融资贷款难、电商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并从加大扶持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电商人才培养、拓展电商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电商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高速铁路的时间效益与时空竞争力
    社会评价中对时间节约效益进行的评价,就是分析测算高速铁路项目建成运营后,引起旅客旅行时间的节约所带来的一切社会效益,并据此从时间节约角度分析和评价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
  • 高速铁路与区域交通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高速铁路与运输结构优化的机理;高速铁路对区域内交通方式的影响和高速铁路对区域交通影响实例。
  • 高速铁路发展模式与政策
    高速铁路的出现,对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产生了影响。对于短途客运,高速铁路甚至比航空更有优势。高速铁路的建设以及成本回收,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国土规划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近年来,我国高铁蓬勃发展,运送客流逐年增加,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捷。高铁的建设投资、生产运营和管理与传统线路有很大不同,研究高速铁路发展模式与政策的选择,对于发挥铁路交通运输网的综合优势,促进高铁事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在社会需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高速铁路的市场份额一般受其技术经济特点影响。与此同时,考虑到高速铁路基本上用于客运,而且本质上还是属于铁路运输,这里仅就客运总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各自的特点。
  • 甘肃中药材发展报告
    本文以文献资料调研和实地调研为基础,从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特征、中药材生产、中药材加工营销和仓储物流、中药材出口和品牌建设、中药材支撑体系以及中药材产业在甘肃脱贫攻坚中的突出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甘肃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改变生产理念、改进生产方式及技术、保障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推进中药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经营主体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结构
    高速铁路建设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将带动机械、冶金、建筑、合成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是建立在现代化综合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客运铁路系统,必将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并大大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台阶。高速铁路还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高铁沿线地区聚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