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房地产业(2023年第9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3-03-06 -- 2023-03-13)

行业资讯

投资分析报告

  • 房地产行业:新加坡凯德集团,开发投管有机联动,资产管理能力卓著-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展望系列二
    凯德集团代表了新加坡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先进模式,已形成 “地产开发+投资管理”的双翼驱动商业模式,对于中国房企 新发展模式有高度借鉴意义。作为不动产投资管理平台的凯德 投资(CLI),由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与上市基金打通地产资管 链条)、旅宿管理(80%以上的旅宿单位为轻资产运营)、资本 管理(年度资本循环目标为30 亿新币)驱动发展。凯德中国 信托(CLCT)与凯德人民币私募基金则聚焦中国市场发展,其 运营和资本管理能力优秀卓越。
  • 房地产行业:百强房企业绩同环比增长,金三小阳春可期-月报
    2023 年2 月百强房企业绩同环比增长。根据克尔瑞公布的2023 年1-2 月销售 业绩排行榜数据,前100 强房企操盘口径销售金额达到8189.7 亿元,较2022 年同期下滑11.6%,降幅较2023 年1 月缩小20.3 个百分点;权益金额达到 6545.4 亿元,较2022 年同期下跌10.7%,降幅较2023 年1 月缩小21.3 个百 分点,权益比80%。
  • 房地产行业:地产销售复苏初见端倪,产业链投资正当时-地产链系列报告2
    二手房恢复好于新房,近期热点城市呈现出全面回暖的状态。根据克尔瑞统计数据,近两周二手房市场呈现大幅修复,第8(02.13-02.19)15个重点监测城市成交172.3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79%,第9周(02.20-02.26)15个重点监测城市成交204.2万平方米,环比再次上涨19%,同比上涨98%。市场大幅修复,规模创近一年以来周度新高,同比接近翻倍。热点城市二手成交呈现出全面回暖的状态,北京、成都、南京、苏州、杭州等均同环比较大上涨,均创近一年新高。2月全国16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同环比是分别增长了122%和54%,1-2月累计同比增长41%。
  • 房地产开发行业:销售显著复苏,融资表现平淡-2月房企销售融资点评
    节后销售表现强劲,2 月新房共成交1349 万方,环比上升28%,同比上升23%,二手房成交同比上升128%。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5184 亿元,同比上升12%,实现同比增速回正,主流房企中,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14 家房企实现了单月同比正增长,26 家房企实现单月环比正增长。融资方面,2 月份无股权融资落地,债务融资规模达196.2 亿元,环比下降50.2%,主要品类如公司债、短融利率较上月有所上行,中票利率下降,资产支持证券、定向工具和海外债未发行。
  • 房地产和物业服务行业:销售底部已过,复苏势头强劲-2023年2月企业销售数据点评
    房地产一向是政策敏感性行业,但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政策相对平静。巨大的区 域政策差异使得核心城市房价即便上浮也幅度有限,投资滞后于销售恢复使得 低线城市需进一步刺激需求。未来房地产市场最关键的事件,除了销售的复苏, 更是竞争格局的变化。一部分企业凭借便利的融资条件,有望维持更好的销售 表现和盈利能力。
  • 地产行业:民企发债扩围,3月小阳春隐现-月酝知风之地产行业
    本月观点:春节后楼市成交明显改善,核心城市土拍回暖,但楼市地市分化持续加剧。需求端政策方面,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多地首 套房贷利率回调至4%以内;供给主体端方面,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启动,民企发债扩围,受益于“三支箭”的民企新城控股重回土拍市 场。当前市场关注点已由前期政策催化转化为需要基本面说话阶段,节后多城来访上升反映购房预期已逐步扭转、重点城市新房与二手房成交亦 持续改善,二季度市场修复有望延续,建议关注积极拿地改善资产质量、融资及销售占优的强信用房企越秀地产、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国海 外发展、滨江集团、万科A、金地集团等;同时建议关注物业管理企业及产业链机会。
  • 房地产开发行业:总量弱复苏,房企分化加剧,头部表现更佳-百强房企月度销售报告
    总量弱复苏,城市分化加剧,行情是否能维持热度尚需观察,销售持续回 暖仍需政策持续发力。2 月销售显著强于1 月,片状复苏为主。一是在多 地持续宽松的政策环境下,部分城市购房者信心有所修复,中介的营销以 及部分房企逐步收回折扣,推动部分购房者加速入场;二是由于疫情期间 购房意愿推迟,叠加春节假期需求积压,导致节后需求集中释放;三是去 年2 月基数相对较低。我们预计3 月仍将维持这一全局弱复苏的局面。但 若想相对长期的去保持这一复苏的态势,仍需要政策端持续呵护加码。

综合分析报告

  • 从二十大报告看房地产未来发展方向
    新时代,房地产业面临一系列深刻调整和升级,读懂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有助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企业和行业高质量新发展格局,创造房地产业美好新明天。
  • 上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问题研究
    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积极探索更灵活、更有效的土地供应方式,针对各集体经济组织的不同需求和区位差异,在总用地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间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交易、土地所有权调换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合作等方式,让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区位选择和收益分配更市场化、更有经济效益、更符合农民利益。
  • 2023年,房地产业既要稳信心又要防风险
    12月14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地产置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任务之下,并提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从近期决策层对房地产行业的一系列表态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内容?2023房地产行业政策导向又是如何?
  • 春江水暖 土地市场期待“破冰解冻”——2023年土地市场前瞻
    2022年土地市场落幕,尽管多个城市年末冲刺打响收官战,但难以挽回全年土地市场的低迷境况。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数据,2022年无论是推地规模、成交量还是溢价率,都创出了近年来新低,房企拿地热情降至历史冰点。土地市场的低迷不仅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地方财政收入也造成严重影响。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1~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17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4%。
  • 房地产支持政策尚待扭转市场情绪
    文章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陷于信心不足和销售额下降的负反馈循环中。近期,当局已赋予各地方政府在放宽限购限售和房价方面更多自主权,并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以刺激需求、稳定情绪。这些举措可能有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但要想恢复市场信心,可能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 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住房市场的变化及调整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城市间要素流动加快,区域住房市场关联性加强,但同时住房市场新老问题交织,影响更加广泛,具体表现为:住房市场分异程度高且持续扩大,城市间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住房市场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京津冀住房市场分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产业和人才政策梯度不合理,房地产相关政策配合程度低等。为实现京津冀住房市场的长效治理和健康发展,建议遵循“产业—人口—住房”要素流动规律,构建住房圈层发展新模式;制定差异化人才优待政策,拓宽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深层次产业协同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保障方式,以缓解城市间住房供求矛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进入转型阵痛期,或者叫新的发展阶段,也有称之为“后开发时代”的。本文认为,称之为“开发后期”更为确切。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房地产开发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将逐步萎缩,而由于存量房数额巨大,空置房占比畸高,二手房交易将逐步壮大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力。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的改变,房屋租赁,尤其是品牌公寓式租赁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房屋租赁经营也将发展成为房地产业的骨干业务。而借助于网络、信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新型物业管理将成为房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 主要发达国家租赁住房发展历程与启示
  • 2023年中国房地产如何走
    2023年中国房地产如何走?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地位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大家对房地产业的关注度明显增加。我们尤其要对房地产的大环境、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等核心内容做分析和展望。
  •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国际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但方式不尽相同,且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其中,合理的预售条件、恰当的贷款安排、完善的资金管理和完备的权益保护是预售制度的共性特征和核心机制。与国际做法相比,我国现行商品住房预售制度的四项核心机制均有待完善。在中长期,应当进一步完善四项核心机制,弱化预售制度的融资功能,回归其规避开发风险的初始属性,增强对购房者的权益保护,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