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25年第2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5-01-13 -- 2025-02-16)

境外分析报告

  • 全球电子烟市场研究报告(2020-2029年)
    The global e-cigarette market is defined by the industry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sale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also known as e-cigarettes or vapes. These are battery-powered devices that deliver nicotine, flavorings, and other chemicals to users through an aerosol,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vapor, without involving the combustion that characterizes traditional tobacco products. The market includes a variety of e-cigarette products, ranging from disposable e-cigarettes, which are single-use devices pre-filled with e-liquid, to rechargeable e-cigarettes, which are reusable devices that allow users to refill e-liquid and recharge the battery.

投资分析报告

  • 化工行业:人形机器人涉及到哪些化工材料?-长江证券
    人形机器人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与人类相似的“肢体”结构、运动方式和感知方式,并在人工智 能大模型的赋能下,从体能、技能、智能三方面,实现对人的模仿,终端可应用在特种作业、 工业、医疗、教育、娱乐、公共服务、家庭或通用等诸多领域。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至今,人形机器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感知、 交互和决策能力,但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通过简单的学习即可完成各类任务的水平仍有巨大 的差距。政策维度鼓励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 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我国人 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 2028 年,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将整体处于 Lv1 等级,我国整机 市场规模约在 20 至 50 亿元,2028 年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 Lv2 等级以特种场景 应用为主,工业场景逐步落地,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50 至 500 亿元。
  • 核工装备深度汇报(三)——终极能源愈行愈近,可控核聚变产业持续加速
    核聚变能是未来人类的理想能源。核聚变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的优点。氘氚聚变度电燃料成本理论上具有较高性价比。根据假设测算得到氘氚聚变的燃料成本约为0.0365元/kWh,对比中国核电平均燃料成本为0.0418元/kWh,理论测算具备性价比,如果未来转换损耗和能耗持续降低,燃料成本有望更具性价比。
  • 基础化工行业:扩产周期步入尾声,新领域引领新需求-有机硅行业深度报告-德邦证券
    有机硅:应用广泛的硅基新材料。有机硅指含有硅碳键(Si-C),且至少有一个有 机基团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一大门类化合物,是工业硅下游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 品之一。有机硅下游产品中硅橡胶消费量占比最大(可达 60%以上),硅油次之(占 比近 30%),其余产品包括硅树脂、功能性硅烷等。从终端应用领域来看,有机硅 因其独特的结构,兼备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优势,在建筑装饰、纺织制造、 医疗护理、汽车交通、工业助剂等传统领域,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均 有着广泛应用。
  • 基础化工行业:乙二醇,跬步已积,行将致远-深度报告-开源证券
    下游聚酯产业链蓬勃发展,未来乙二醇产能增量有限,景气有望继续上行 2020 年以来,乙二醇下游产能均在持续扩产,带动乙二醇需求增长。根据百川 盈孚数据,2020 年以来,涤纶短纤、涤纶长丝、聚酯瓶片等主要乙二醇下游均 在持续扩产,持续带动乙二醇需求增长。2020-2024 年,涤纶短纤、涤纶长丝、 PET 瓶片产能分别增长了 248、779、734 万吨,合计 1,761 万吨,或带动乙二醇 需求 590 万吨,乙二醇表观消费量由 2020 年的 1,870 万吨增长至 2024 年的 2,487 万吨。2022 年以来,国内新增产能有限、海外净进口量降低、下游持续扩产, 供需共振下,乙二醇景气度持续上行。2024 年 8 月以来,乙二醇乙烯制、煤制 工艺开工率呈现上升趋势,乙二醇市场库存持续下降,价格逐渐上涨。2025-2026 年,聚酯产业链仍在继续扩张,而乙二醇产能增量或较为有限,乙二醇重心有望 继续上移。
  • 基础化工行业:配额制度落地,看好制冷剂供需关系进一步收紧-系列报告之二-国海证券

综合分析报告

  • 荧光法和紫外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的对比研究
    本文采用标准GB 17378.4-2007中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荧光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6、0.9998、0.9999,紫外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6、0.9999、0.9997,均大于0.999;荧光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4 mg/L,明显低于紫外法的检出限0.0030 mg/L;荧光法的空白水样加标、海水及其海水加标的精密度为0.20%~2.74%,优于紫外法的精密度0.13%~4.09%;荧光法的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102.1%,优于紫外法(87.0%~96.1%)。综上所述:两种方法的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标准检验要求,可用于测定海水中石油类,但荧光法的灵敏度更高,实验数据更稳定,更适合测定石油类浓度较低的海水样品。
  • 我国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科学合理的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是我国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山东省2个省份化工废盐产生情况,以及化工废盐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系统梳理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通过分析现有标准体系与废盐资源化利用情况,发现现有标准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路径,以期为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试论石油钻井所用钻井设备的质检控制
    石油钻井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而钻井设备的质检控制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如果设备存在问题,不仅会降低石油钻井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将结合影响石油钻井所用钻井设备检修质量关键因素,提出石油钻井所用钻井设备质检控制措施,希望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 离子色谱设备在化工固废处理中测定氮元素的应用探索
    离子色谱作为一种高度精确的分析技术,已经在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和化学品检测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化工固废处理过程中,离子色谱设备的应用同样展现出重要的潜力和价值。该文探讨了离子色谱设备在化工固废处理中氮元素检测的应用,旨在解决复杂基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污染物的高效、准确检测问题。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选择适宜的浸提液浓度与浸提时间,以及合理配置色谱柱类型和淋洗液浓度,显著提高了离子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分析精确度。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能够有效分离和检测化工固废中的多种氮化物,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和低检出限,表现出优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仅能够满足化工固废中氮污染物的定量分析需求,还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石油分馏的工艺技术应用分析
    当前科技加速发展,分馏技术作为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之一,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多,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分馏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中,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对压力容器技术的改良和优化,才能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效率。现阶段,分馏塔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应用比较多,这种应用导致提炼的石油物质质量好坏需要受到分馏塔影响,这对于后期提炼纯度也会造成影响,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效益提升。对此就石油分馏工艺技术原理进行分析,说明该技术工艺的优势和不足,为石油分馏的工艺技术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安全生产与风险防范中的优化应用
    自工业化进程加速以来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与风险防范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生产环境和高风险的化工过程,优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安全生产与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已势在必行。本文从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探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安全生产及化工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并给出相应优化措施,以期为提高化工生产安全予以支持,促进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超滤膜污染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针对某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中超滤膜污染的问题,通过分析超滤进水水质、操作条件和膜材质等因素,将超滤膜污染的类型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物污染和胶体污染。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膜清洗方法和预防措施,如优化预处理工艺、优化操作参数、选择抗污染的膜材质以及实施在线监测和控制。这些预防措施显著提高了超滤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保障了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 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防范风险、化解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行之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准入,从安全教育及风险防控的系统性视角,在落实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基于实验室安全的RAMP原则和分级分类管控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地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实践验证了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该文对兄弟高校提高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裂隙围岩灌浆浆液扩散规律及灌浆优化研究
    围岩灌浆浆液扩散规律的研究是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研究复杂裂隙网络中浆液的扩散规律,并为类似项目灌浆作业提供优化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托海南DZ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项目资料,选取主要导水裂隙的相关参数,并结合COMSOL中的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插件,建立了符合某洞段的裂隙网络注浆模型;利用COMSOL中的两相流模块,研究了不同注浆时间、注浆压力、水幕供水压力、注浆孔间距对浆液扩散规律影响,并对现场注浆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浆液扩散范围呈正相关,实际注浆过程中需要规定注浆时间,并逐步提高注浆压力,以确保浆液能够充分渗透到裂隙内部;选择较大的注浆孔间距可以使浆液更快地充分覆盖整个裂隙面,提高注浆效率,进而节约注浆成本;在实际注浆过程中,建议从掌子面两端往中间开始注浆;具有水头压力的流水对浆液扩散产生负面影响,严重限制了浆液的扩散范围,对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而言,有效控制水幕系统的供水压力对于提高封堵效果至关重要。在综合考虑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水封效果和运营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该研究成果可有针对性地指导注浆设计,通过准确估算预注浆工程量,降低洞室涌水控制成本及排水处理成本,为今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注浆方案设计提高理论基础,并为现场注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工业无人机在化工生产运行和维修中的应用
    针对化工行业高空、限制性空间内的设备和管道很难进行定期检查的现状,主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用工业无人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和优势,并就工业无人机在化工企业内的安全合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 石油测井仪器的使用及养护方法探究
    本文旨在探讨石油测井仪器的使用及养护方法,以确保其在复杂井下地质环境中的高效、准确运行。文章先分析了常用测井仪器的使用要点,强调了正确固定探头、合理控制测井效率、优化电缆缠绕方式及遵循操作流程的重要性。随后,针对这些常用仪器设备提出对应的养护方法,以期通过该方法提升仪器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进而保障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化工类课程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化工类课程教学是对新时期化工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对于更好地深化化工类课程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高校要依托对融合发展教育意义与育人优势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好教育探究,充分利用深化文化教育合作发展、加强教育内容拓展及强化教育评估三项策略提升化工类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运用有效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化工类课程育人质量。
  •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施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但是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消防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上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为了全面解决企业消防设施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淡化、资源输入不足等问题,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本文以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施管理为例,分析了上述管理不足所导致的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并从加强部门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完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消防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研究成果可为石油化工企业改进消防设施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MSPD-ASE-GC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烃(C<sub>10</sub>-C<sub>40</sub>)
    通过优化仪器分析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基质固相分散(MSPD)-加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分析方法。称取10.0 g冻干处理后的土壤样品与2.0 g硅藻土和5.0 g硅酸镁吸附剂分散均匀,以正己烷为提取剂,经加速溶剂萃取、无水硫酸钠脱水、氮吹浓缩定容至1.0 mL,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石油烃(C10-C40)在0~9 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可达0.999 9,方法检出限为3 mg/kg,对空白石英砂和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加标测定,平行分析(n=6)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5.0%以内,加标回收率为81.2%~96.0%。该方法实现了土壤样品的同步提取和净化,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提高了样品分析效率,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土壤中石油烃(C10-C40)测定的要求。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