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供热低碳转型的路径思考
推进供热低碳转型既与民生改善密切相关,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该文分析了我国建筑供热现状,判断供热需求趋势,并介绍了供热先进技术,提出我国建筑供热低碳转型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北方城乡供暖用能需求将逐渐进入峰值期,但南方家庭供暖需求和居民生活热水用能需求还将大幅增长。针对不同气候区和建筑类型的供暖需求特点,应采取不同的低碳供热路径,北方城镇建筑供暖应充分利用好既有的集中供热管网资源,着力优化热源结构;北方农户继续推行清洁取暖,开展散煤替代;南方家庭优先发展分户供热,鼓励以电代气。建议应把供热低碳转型纳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统筹考虑,出台支持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调整天然气价格、供热计量等政策,同时加强技术研发示范,鼓励创新供热应用模式。
-
建筑运行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与对策
减少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构建“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量化分析了未来40年为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运行在合理控制能源需求、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低碳技术进步等领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选择,并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外油气合作布局研究
“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产业日益壮大,化石能源利用更加清洁高效,并逐步让出主导能源地位,油气的政治属性、金融属性也将有所下降。“十四五”期间,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需要合理布局海外油气合作,把握好石油与天然气各自的重点合作区域与合作内容,系统性提升我国海外油气合作质量,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基础。
-
碳中性燃料专题研究
在近期发布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各行业的减碳策略需协同推进。在车用燃料领域,多元化总体路线正逐步形成,全球能源企业对合成燃料(E-fuel)汽柴油、生物质汽柴油等可再生能源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本文重点介绍合成燃料E-fuel的技术背景和制备,以及生物质能源的技术路线,以期为汽车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碳中性燃料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控制CO2排放量,推动各国碳中和承诺的实现。
-
金蜜蜂中国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本报告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21”,对收集到的电力企业2021年发布的74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处于发展阶段,报告在完整性、可信性、可读性、可比性、创新性五个维度得分率均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但在实质性维度上稍有落后。建议电力企业报告更加注重提升利益相关方内容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报告实质性;系统呈现绿色发展的举措和成效,做高质量环境信息披露的表率;注重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对标,增强信息披露的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管理,引领和带动各方共同可持续发展。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亟待重塑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碳中和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推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深刻变革,从以化石能源产业链为主体转向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主体,二者特点不同,表现在三方面。我国建立有弹性有韧性、安全稳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既具有市场大、制造业强、国际合作基础好等有利条件,又面临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本文提出要重视顶层设计,优化国际合作,加快国内能源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等五项举措和政策建议。
-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研究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是存在产业链条较短、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新能源消纳不畅、供求矛盾仍较突出等问题,影响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构建。应进一步推进“链主+链长”工作机制、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的空间布局、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就地消纳,推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减量发展途径初步分析与建议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减量发展需以实现低成本替代和不产生能源电力安全问题为前提,兼顾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在煤炭减量发展途径选择上,要通过加快清洁低碳电力发展从而减少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推进钢铁行业煤炭消费减量,要依据技术进步和加强低碳能源替代来减少建材行业煤炭需求,通过优化利用结构和发展CCS技术促进煤化工行业低碳发展,同时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和逐步禁止散煤利用。针对煤炭减量发展过程中资源地区的产业退出问题,要协同做好主动应对、超前部署和有序推进,因地制宜促进转型发展。建议全国一盘棋,统筹做好煤炭减量发展规划,推进资源地区转型发展和煤炭行业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