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研究:智能化大势不改,产品快速渗透-汽车智能化专题系列(2022Q4)
汽车智能化配置具有较强的消费升级属性,是车企产品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方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以及智能化内外饰等系统具有显著的增配趋势。智能驾驶系统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指标,在成本下降和行泊一体优化方案的推广下,预计L2/L2+级别产品是未来渗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高阶智驾大算力产品加速推广,主力自主品牌高端化,铺垫未来L3以及以上智驾需求。根据我们测算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系统渗透率快速上行,且ASP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重点关注HUD、空气悬架和全玻璃车顶等典型产品。
-
汽车行业:节后销量回暖如期而至,三月车市正式步入正轨-双周报
节后销量回暖如期而至,预计3 月乘用车销量将步入正轨。乘联会预测2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为135.0 万辆,同比增7.2%,环比增4.3%;新能源汽车零售约为40.0 万辆,同比增46.6%,环比增20.3%,渗透率约为29.6%。2 月乘用车销量与我们此前预测一致,节后乘用车市场回暖趋势显现。随着新一轮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刺激终端需求,叠加多城在2 月下旬至3 月开展春季车展,客流量将明显回升。我们预计在低基数、消费回暖、车企促销和政策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3 月乘用车销量有望正式步入正轨。
-
汽车行业:电动半挂车,从梦想照进现实-谈重卡电动化的需求、技术和生态-电动半挂车行业专题报告
2022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零售销量达到2.5万辆,渗透率升至5%,并有继续加速的趋势。但当前行业技术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主流的纯电重卡产品基本都是“油改电”思路,类似新能源乘用车2016年的位置。“油改电”产品的特点是:(1)电池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方便吊装换电,但是重心过高影响到驾驶安全;(2)驾驶室、传动轴和柴油重卡基本相同;(3)采用中央电机+传统桥,电机集成化有限。“油改电”当前仅适用于封闭园区、城市等低速场景,很难胜任长距离高速运输。
-
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势力强势复苏,自主崛起趋势不改-系列点评四十八
车企竞争加速,自主崛起有望。1 月特斯拉率先下调售价至20 万-25 万价格区间,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刺激需求。我们认为,头部新势力企业如蔚来、理想等因产品价格带与之差异较大,受影响有限。小鹏及二线新势力品牌或受到一定冲击;作为应对小鹏、问界、零跑等跟随特斯拉下调产品售价,强化竞争力。此价格带的传统合资品牌燃油车因其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的全面劣势,或将受到最大冲击。特斯拉此举将加速车企竞争,鉴于自主品牌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持续提升,我们看好自主品牌2023 崛起。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赋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全球需求共振向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专题报告
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增长驱动配套设施提速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预计2023年将达2100万辆,到2025年将增加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充电桩产业政策不断推出,要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2022年全国新增充电桩259.3万台,保有量为521万台,同比增长99.07%,车桩比为2.5。假设到2025年车桩比下行至2,则距离当前有约1500万台的缺口。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重卡焦点问题四问四答
重卡股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从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的股价复盘来看,重卡股超额收益往往与行业销量增速表现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好的估值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估值区间稳定;2)估值变动方向稳定、可跟踪,如与净利润(ROE)变动方向完全一致或相反。基于以上标准,考虑工程机械类公司的盈利波动大的特点,我们认为PB-ROE 是比PE TTM 更好的估值体系。
-
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新动能-电动化产业链2023年投资策略
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有望为行业开辟新的成长空间,带来新机遇。快充:2022年起,多款800V车型相继问世,有望加速市场认可,未来800V平台有望成为高端车标配。快充应用中,材料端硅碳负极、负极包覆材料及SiC有望受益;快充对于热管理要求提高,液冷板、防火隔热材料需求提升;储能:风光产业迅速崛起,储能成为必然选择。电化学储能潜力最大,磷酸铁锂短期性价比更佳。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投入规模突破20GW,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 63%。储能电池格局向头部动力电池厂商集中;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终极目标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特斯拉有望凭借技术、生产能力以及丰富经验,加速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看好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机器人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
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一月销量骤降在预期之内,须关注二月产销恢复-一月数据点评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火爆,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88 万辆, 增长超90%,行业增速快。此外,还应当注意,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 巨大:当前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可选车型缺乏,随着新款车型陆续推出, 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也将会展现活力、百花齐放。建议关注能够进入国际 供应链的动力电池、锂电材料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可以受益于国外新能源 汽车放量。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
汽车行业:一体化压铸降本增效,行业浪潮将至-深度报告
新能源续航需求加速轻量化,打开铝合金市场空间。新能源三电增加车重、降低续航,带来轻量化需求。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性等综合优势突出,是现阶段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车用铝合金以压铸工艺为主,目前底盘、车身、刹车系统等用铝转化比率较低,2030年单车铝合金用量相较于2021年有望翻倍增长,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的汽车销量测算,得到2025年国内汽车用铝量有望达653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2610亿元,较2021年增长67%,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拉动铝合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汽车行业:换电重卡风起,发展望迎1到N-深度研究报告
传统重卡前五份额稳固,“新势力”在电动领域迎来突围机会。2021-2022 年换电重卡销量前三企业均为汉马、红岩、徐工,CR3 分别为67%、51%。在重卡全行业排名当中,汉马位于前十之外,红岩、徐工分别列第9、10,而传统5 家头部企业多年来份额一直维持合计8 成左右,而6-10 名位置相对波动但差距较小。商用车推广中客户口碑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传统优势重卡企业维持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而在电动重卡领域,汉马、红岩、徐工等“新势力”或可凭借先发优势提前建立市场口碑,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受市场验证后也可助力其进一步推广。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1月欧洲新能车市销量同比增加,复苏脚步加快-EV观察系列133
外部干扰因素余波尚存,年初消费淡季,欧洲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呈现同比增长,新能车渗透率达16.63%。基于八国数据测算,1 月欧洲新能车销量13.31 万辆,同增0.46%,渗透率达16.63%,同减2.90Pcts。2022 年,八个主要车市销量在欧洲总体新能车市场占比约81%。从销量上看,德国领跑欧洲车市,单月新能车销量实现2.69 万辆。同比方面,德国、意大利、挪威和瑞典分别同比下降13.19%、8.64%、81.43%和18.53%,其余国家均实现同比增长;受年初低销量效应的消极影响下,除西班牙外,其余七国销量环比均降减,其中德国和挪威环减显著,分别达-84.50%和-95.90%。从渗透率上看,1 月八国渗透率同比增减不一,法国、葡萄牙渗透率均增长,其法国和葡萄牙渗透率同比各提升4.6 和7.2 Pcts,德国、英国、意大利、挪威和瑞典渗透率同比下降。环比方面,除西班牙有所上升,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典和挪威渗透率有所下降。未来,我们预计2023 年欧洲新能车销量将高达311 万辆,增长率为20%
-
电力设备行业:车企交付量数据超预期,预计2月国内电车批售52-54万辆
10 家车企公布2 月交付量,销量合计27.18 万辆,环比+39%。第8 周(2.20-2.26)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11.2 万,同比+12%,环比+11%;2 月1-4 周(1.30-2.26)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量36.85 万,渗透率30.8%。预计2 月新能源乘用车上险37-38万,环比+27%-31%;新能源车批售52-54 万辆(含商用),超出此前50 万的预期。
-
汽车行业: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
根据电机位置和不同电机位置组合方式,混动技术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功率分流四条路线,在功率分流架构方面,丰田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专利和行星齿轮加工制造难度限制了国内自主厂商的跟进,在P2 电机架构上,欧美厂商擅长的离合器技术和换挡拨叉的控制平顺性技术是国内车企自主研发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因素最终促使P1+P3 的串并联结构成为今天国内主流混动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