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各省建立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比较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检索各省市卫计委网站,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有关重点药品监控的文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2015年以来,各省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计生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重点药品监控”的规范性文件,文件内容包含重点药品监控的责任部门及其分工,监控目录的制定,以及处方点评、预警通制度、医师的能力培训、奖惩制度等措施。结论:重点药品监控制度应当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确定一个公认的重点监控药品的定义和范围,并逐步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加强处方点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开展这些药品的上市后评价,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切断幕后利益推手。
-
2019年1月(上半月)医药行业要闻综述
1月2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规范开展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凡是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条件和申请材料一律取消;取消部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作为前置条件,对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实行设置审批、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履行审批手续时均不以取得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设置批准文件作为前置条件。
-
解放军总医院一体化智能门诊药房管理与实践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一体化智能门诊药房的管理与实践。方法:对发药流程和业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信息化集成下的自动调剂流程,使高峰时段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控制在7.7分钟以内,患者满意度提升了1.48%。信息化手段用于药品入、出、存和效期的精细化管理及运维监测系统调配人力资源,故障语音播报系统使故障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发放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结论:门诊药房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
-
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从药品流通的角度研究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为处于医药改革转型阶段的药品流通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实现药品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中国知网等网站,以“药品流通”“药品信息流”“药品供应链”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在归纳总结已有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供应链环节的信息流建设还不够完善,药品流通环节多且信息流动不畅、传递错误的现象时常发生。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流系统来协助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全程共享,使医药行业效益最优化,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和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探讨
探讨结合美国药师培训体系符合医院药学发展的医院药师的要求来对国家深化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并且提出建立针对性的我国临床药师的培训模式。指出为了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药师群体提供培训教学,为促进医院药学发展储备力量,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院药学服务奠定基础,需要尽快落实和落完善临床药师培训计划。
-
宁波市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与成效
目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方式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健康评估与健康指导服务效益。方法:宁波市卫计委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将江北、北仑两区居民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服务委托宁波云医院有限公司提供。结果:宁波云医院按合同要求向两区827 957位服务对象出具健康报告790 973份(占应出具健康报告数100%),出具健康指导5 609 316条(占应出具健康指导数100%)。项目期末第三方考核结果显示,健康报告完整率95.6%,准确率90%;健康指导准确率95%,校正重复率32.5%;健康报告接受率83.3%,群众满意率86.1%。结论:扩大了政府基本公共卫生第三方保障体系,优化了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提升了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实现了“互联网+公共卫生”精准性与前瞻性。
-
浅谈电子批记录系统在药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
分析近期国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检查中发现的纸质批记录的缺陷,简要介绍电子批记录系统,以及对比纸质批记录其具备的优点,阐述电子批记录系统的推行,是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降低生产质量风险,保证数据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
基本药物价格上涨的现况调查及因素分析-基于合肥某三级综合医院的调查
目的: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供应价格现状,分析药品价格上涨原因,为该领域的相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期间内价格上涨的基本药物,用DDDc(药品日均费用)反映涨价药品对患者负担的影响,并通过咨询采购主管及联系药品经营商来调查药品涨价原因。结果:样本点在调查期间共使用1243种药品、366种国家基本药物及840种省基本药物。调查发现共有91种省基本药物(包括64种国家基本药物)在调查期间发生价格增长;DDDc涨幅为1.30元人民币,涨幅前20名的基本药物有17种为针剂,DDDc涨幅均大于7元人民币。导致药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有原辅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涨、原供应生产企业无法供应、生产厂家供应价格上涨、配送企业供应价格上涨、配送企业无法供应和原配送企业无法满足“两票制”要求。结论:我国正致力解决人民群众用药贵的问题;但是,药品价格在招标后的上涨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相悖。因此,本研究建议我国继续完善药品招标制度,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及科学的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基本药物在使用中价格相对低廉的作用。
-
2017年国家中药饮片专项抽验质量概况
自2012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对中药饮片进行专项抽验以来,针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中药饮片品种,从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开展了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对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和安全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针对2017年中药饮片的国家抽验专项工作,对承检的中药饮片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汇总,探讨目前我国中药饮片的总体质量概况。并针对抽验专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为药品监管部门下一步制定和实施监管措施提供技术支持,为提高和完善相关中药材及饮片标准提供技术保障,进而提高中药整体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PDCA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中的应用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先的64.36%下降到57.8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6.76DDDs下降至45.68DDDs;抗菌药物费用占比从13.14%下降至11.26%。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知。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而且使参加该品管圈的人员发挥主人翁精神,提升了医院医疗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