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022年第37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2-11-07 -- 2022-11-13)

投资分析报告

  • 汽车行业:特斯拉产业链的中国机遇进一步升级-跟踪报告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特斯拉产业链的机遇持续升级。特斯拉产销上行、工艺制造革新,会提供更多的供应机会,进而催生上游零部件格局变化。在特斯拉体系内获得成功的企业,一方面伴随特斯拉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获得了电动化的先发优势,更有利于横向突破进入其它电动车企体系,包括中国新势力、中美欧传统车企的电动转型。
  • 汽车行业:2022Q3财报总结,行业景气助力业绩高增,建议布局细分龙头-专题研究
    比亚迪领跑行业,新能源强势增长。2022 前三季度,在政策支持下,乘用车零售1487.3 万辆,同比+2.4%,新能源387 万辆,同比+112%,自主份额提升到46%。Q2 产业链供应不够顺畅,对产销抑制不小。销售端:购置税减征从2022 年6 月起执行,对Q3 刺激明显,单季度销量561 万辆(同比+23.5 %,环比+29.2%),新能源车163 万辆(同比+102%,环比39%)。受益于核心车型放量,比亚迪单季度同比快速增长,增速达160%,领跑行业。盈利端:Q2 起,部分车型涨价且原材料成本下行,叠加自主车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并持续提升费控水平,部分车企毛利率和净利率得到较好的修复。
  • 汽车行业:8家新势力合计交付环比-5%,多家车企月销创新高-新势力跟踪之10月销量点评
    1)理想:理想汽车10 月交付新车10052 辆,同环分别+31.42%/-12.83%。新车方面,理想L8 预计于11 月5 日在全国零售中心陆续开启试驾,11 月正式开启交付。渠道方面,截至2022 年10月31 日,理想汽车在全国有274 家零售中心,零售中心单店效能为37辆/家,环比-14.76%。2)小鹏:小鹏汽车10 月交付5101 辆,同环比分别-49.68%/-39.76%,其中小鹏G9 交付623 辆。智能化方面,10 月小鹏G9 获得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可使用前装量产车进行城市路测,并最终向Robotaxi 载客商业化运营迈进。城市NGP 也在广州全量开放,广州城市普通道路可使用NGP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历史补贴退坡情况看后续影响-2023年补贴退坡影响专题研究(一)
    预计 2023 年补贴退坡影响有限,当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900 万辆。目前,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 1-8 月,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TOP10 车型中,有 3款不依赖补贴,分别为五菱宏光 mini EV、Model Y、QQ 冰淇淋(续航标准不满足补贴标准或者售价>30 万元),其他车型单车补贴均在 1 万元左右,占补贴前售价比例仅在 4%-11%之间。考虑到今年部分新发车型的交付要等到 2023年春节前后,且部分车企对于今年年内未交付订单将补偿 2023 年后的补贴差额,该部分订单有望在 2023 年 Q1 交付,明年 Q1 补贴退坡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料可控,预计今年 Q4 补贴退坡的冲量对明年 Q1 销量的透支效应要弱于过往年份。我们预测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900 万辆,同比+31%。
  • 新能源汽车行业:交付短期承压,品牌向上延续-系列点评四十
    新能源增速减缓,新势力交付微降。据乘联会数据统计,10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数据预计为191.0 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为+11.4%/-0.7%;其中新能源零售预计为55. 0 万辆, 同比/环比分别为+73.5%/-10.0%; 渗透率约为28.8%,环比-3.0pps。主要新能源车企中广汽埃安、哪吒、问界、极氪、蔚来、理想单月销量破万。作为后起之秀,问界、极氪加速上量。问界连续3 月创交付记录;极氪首次突破万辆大关。随着各家车企新车型(蔚来ET5、理想L8、小鹏G9、哪吒S、零跑C01)相继开启交付,市场供给侧竞争加剧,致使销量承压。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解决消费者核心需求,寻找动力电池发展的主旋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
    换购需求的增长带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新动力,补短板是新能源车后续放量的重要逻辑。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存量乘用车的大规模置换周期,处于换购需求加速增长的前夜。按照燃油车10~15 年的使用寿命来看, 2010-2017 年购置的乘用车即将进入置换期,其间年平均销量达到1700 万辆,是2005-2009 年平均规模的近3倍,因此未来5 年乘用车换购需求将加速增长。 相比首购用户,换购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更高,2022 年至今的购买比例达到33%,远高于首购用户的15%,换购需求的增长将带动新能源车销量的持续提升。对于首购与换购用户,看重车辆的全面性,对各场景的应用上的短板更加敏感,未来对电动车短板的补齐是新能源车放量的关键驱动因素。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快中求稳,踏浪前行-造车新势力系列报告五
    本篇报告将重点答以下核心问题,1)受影响下的新势力品牌,其产品&渠道政策有无调整?2)国产新势力竞争加剧下,主流新势力的布局重点?3)店销表现与品牌定位之间的结合,新势力如何构建?通过对门店数量、销售能力的拆分和销售能力与门店扩张策略匹配等方法,我们认为未来新势力车企在保持产品力稳步迭代的同时,自身产品矩阵需要与渠道拓展节奏相匹配,充分发挥渠道和销售能力的成熟效应,才可以保证新势力车企未来在国内市场的脱颖而出。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