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变暖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绿色革命”时期,由于采用现代农作物品种,以及灌溉、化肥使用程度的提高,全世界实现了农作物的大幅增产(Evenson和Gollin,2003b;Rosegrant和Cline,2003)。“绿色革命”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与人口同步增长(Conway和Toenniessen,1999)。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减缓了(Evenson和Gollin,2003b;Rosegrant和Cline,2003),但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在21世纪会持续减少,因此,若要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粮食产量还得继续提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安全迄今还是一种挑战。对于那些最缺乏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因为气候变化将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就变得更为严峻了(Rosenzweig和Parry,1994)。
-
传统农业迈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型动力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农村为例,试图通过对这种典型的小规模农业经营的特征与逻辑进行理解,探索迈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可能路径。本文认为,从既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已有转型实践来看,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应注重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关联,应着力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效率驱动及合理举措
本文将聚焦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缘由及经验。首先,利用Malmquist-DEA模型考察中国粮食生产的效率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驱动力;其次,介绍了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最后,总结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
中国改善营养的基本情况
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联合国2015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将“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列为追求目标之一。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的相关成就、经验和挑战。
-
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
农产品市场贸易政策不但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农产品的获得性,在给定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农产品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消费者能否或者更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当然也包括影响生存的必要食物。因此,农产品市场及贸易至少是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中获得性层面的重要内容。本文进一步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的成就,为未来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经验借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调控,特别是近年来在价格、税收、储备和进出口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生产健康发展和保障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国消除饥饿的基本情况
“饥饿是贫困和人类损失最极端的表现。在一个富足的世界上,饥饿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耻辱,它还侵害了最基本的人权:获得充足食物的权利。饥饿带来了高昂的经济成本,严重地危害个人的生产力、国家的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2003)消除饥饿一直是各国发展的基本目标。2000年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是过去15年全世界的总体发展框架,8个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首个目标就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又与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相辅相成。目标2的分目标是:到2030年,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包括婴儿,全年都有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