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
东北三省“十三五”时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及加工,木材加工,汽车制造等,产业特色突出。但从整体来看,“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重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动力不足,东北三省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应加强三省的协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同时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东北地区要明确特色产业布局,形成三省联动格局,推进东北一体化进程,振兴东北,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反馈
本报告通过分析北京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趋势,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北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变迁,研究就业如何对地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进行反馈,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的科学配置和布局,满足首都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
协同创新不仅是区域发展阶段转变的内在需求,而且是把握发展规律、赶超世界前沿的必由之路。本报告从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五个方面出发,设计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通过翔实的数据及创新的分析方法,全面监测评估长三角一市三省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动态趋势及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为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
中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特征与劳动用工政策的演进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在我国迅速发展。以平台就业为典型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不同于标准就业形态和传统的非标准就业形态,对劳动关系认定、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正在对劳动用工政策进行改革,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改革阶段。目前主要有三个改革方向,具体包括单独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综合的劳动用工政策改革、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改革。未来我国的劳动用工政策可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尝试构建一套保障平台就业者基本劳动权益的劳动基准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对“掩盖劳动关系”给予坚决遏制。
-
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
本文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及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进行简单梳理,并构建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十三五”期间,总体营商环境最好的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3座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营商环境与之差距在逐步缩小;另外各城市的企业选择期营商环境均有不同幅度上升,但企业成长期、成熟期的营商环境改变不大。“十四五”期间,各城市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优化企业存续期间营商环境,补齐全生命周期短板,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
中国经济缓中趋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宏观经济2021年6月动态报告
未来各国经济增速取决于疫苗接种速度。中国经济已经走平,未来增速趋缓。紧信用稳定货币依旧,货币市场平稳。物流决定全球肿胀。全球主要央行均考虑货币正常化。美欧经济对比下,美国的发展势头依然姣好,欧洲经济虽然在恢复,但恢复速度变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