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当前形势下房屋建筑项目的监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工程建设不断规范,房屋建筑项目监理安全管理工作趋向精准化、务实化。特别是2021年,在“恒大地产事件”、国家教育改革、建材价格大幅上涨、信息化应用等多种内外部环境叠加的形势下,房屋建筑项目面临了多层压力。主要从安全生产投入管理、现场安全保障、信息化的管控手段和安全生产培训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房屋建筑项目的监理安全管理工作并提出实施建议。
-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土木工程施工中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这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以及在土木施工中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探讨传统绿色建筑材料分类和材料特性、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以及现代绿色建筑材料与工程施工技术的融合,为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
-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减碳措施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控制途径就是通过提高技术、优化结构,将高效节能落实到建筑及相关行业的每个阶段,积极引入新型技术,提高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率。文章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减碳措施,降低建筑碳排放量,实现未来的低碳生活。
-
高职扩招"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研究——以淮南联合大学为例
高职扩招——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战略,面对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为了解决工学矛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淮南联合大学“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团队围绕“12345”来设计课堂教学,采用线上分散+线下集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利用工作日与周末等业余时间开展教学,提高线上资源学习的完成率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出勤率,以最优化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完成课程学习,以学分互认和多元评价来实施课程考核,以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来增强扩招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较好地解决了高职扩招生源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职业素养问题。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系统202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本刊讯1月25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系统2021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会议总结了联合会系统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谋划和部署了2022年的各项重点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会议采取现场会与线上会议同步召开的方式进行。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2021年,建材行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全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六稳""六保",用实际行动践行"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发展目标。2022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系统各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
李纯&周静瑜:双碳目标下,建筑设计企业如何创新与发展
李纯:周总您好,双碳背景下,业内众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努力求变,举措各有不同。华建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专业实力雄厚,又有着上市集团的资本优势,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包括低碳示范项目、绿色低碳课题与国家、
-
“双碳”目标下勘察设计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规模已达29万亿元。其中,工程勘察设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模式与市场布局。202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勘察设计企业2.4万家,从业人员440万人,营业收入7.2万亿元,有力支撑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自“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工程建设行业围绕“双碳”目标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前端,也是工程建设行业减碳的源头。推动以勘察设计带动建筑全产业链的减碳,是当前“双碳”目标下行业须关注的重点。
-
刍议绿色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建筑工作和装饰的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不同材料,在绿色环保理念下使用一些对室内空气污染较小的材料,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但是要注意根据影响空气质量的材料因素,结合相关的工作和管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如果室内空气质量不佳,就会降低人的舒适度,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以及工作。本文将分析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空气质量的具体因素,并且研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
-
建筑节能玻璃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主要考核指标解读
建筑节能玻璃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产品之一,本文从建筑节能玻璃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背景、认证依据及认证范围、主要考核项目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
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进入“十四五”时期,为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和行业对工程建造阶段的碳排放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影响”这一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探讨,并针对相关国家规范实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探讨和分析的结果,对工程承包企业在工程建造阶段的碳排放研究给出了建议。
-
石峁古城石质建筑材料来源探讨
本文采用考古学与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的办法,对石峁遗址城墙石材的地质特征与遗址范围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地层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其在岩性特征、结构特征、微量组分与沉积环境、地层时代等要素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认为石峁城墙建筑石料均系就地取材而得,从而为石峁遗址城墙建筑石料的来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
实现目标要从可持续综合规划开始
《方案》指出,“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所有措施都是为低碳、超低碳、近零碳目标。路枫在论坛上演讲时说:“要达到目标,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努力。总体来讲,我们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生态这三大领域树立明确的可持续目标和措施。从这个宗旨出发,要为我们的建筑和园区打造可持续综合规划。”
-
地域文化在现代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沙洋体育馆建筑设计为例
体育建筑往往更具有地标性。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地域性建筑是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的统一。文章通过对沙洋体育馆规划设计的介绍,表达建筑师对当代体育建筑与地域性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解。
-
中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资源节约评价要求对比分析
绿色建筑在建筑领域实施双碳战略目标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中德绿色建筑评价合作为双方技术交流、标准修订和推广奠定了基础,支撑了中国标准走出去。通过对比修订后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德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双方在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权重设计以及资源节约部分评价内容的差异。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德绿色建筑深入交流,并支持绿色建筑一带一路建设。
-
浅谈陶瓷企业的数字化改造
建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是建陶行业迈向智能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建陶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是数字化程度还很落后。企业普遍存在着“转产、转料、转人、转速”后的产质量不稳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建陶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有哪些难点需要克服,如何在现有设备不做大改造投入的情况下,完成数字化进程,本文提出了已经在建陶生产线实验并证明是成功的改造方法和流程,供广大建陶企业参考。
-
行业企业在行动
“双碳目标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个企业都在其中,所以都要用积极的态度行动起来,为我们30年前达峰60年前中和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梁俊强说。实际上,行业、企业已经在行动。行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解决现实问题“从现在起,不管是新的要创新的技术,还是经典的老技术,都要考虑如何节能环保、如何减碳、如何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使用,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资源能源可以用,让地球如何能更绿色,
-
双碳目标下绿建发展建议
据全球能源巨头BP统计,2019年全球碳排放总量为341.69亿吨,其中中国的碳排放量为98.26亿吨,占比约29%,位居全球首位,约为同期美国的两倍。建筑、工业和交通被公认为全球的三大“耗能大户”,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分别占比43%、26%、17%。
-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建筑行业持续发展过程中,考虑到其长期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客观事实,必须贯彻节能降耗理念,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安全稳定性较差,且生产施工中会释放污染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与新时代下绿色环保理念不符。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当前常见绿色建筑材料种类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价值,最后提出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在建筑外墙、屋面、门窗以及装饰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均具有广泛运用,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重要的渠道。面对全新的建筑业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切实做好市场监督和引导,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国际产能合作下中巴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深入研判国际产能合作下中巴产业综合竞争力,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中巴产能合作意义非凡。以“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国际产能合作下中国和巴基斯坦十二大细分和总体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国重点产能制造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互补优势。中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其中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排名第2,船舶和海洋工程、汽车、化工均位于前列,航空航天处于中游;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其中建材、钢铁、轻纺产业排名分别为第1、第3、第4,有色金属处于中上游。巴基斯坦产能制造行业仅轻纺、建材产业在亚洲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其他产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中国总体产能制造行业综合竞争力逐年提高且发展较为稳定,而巴基斯坦2013年后总体产能制造行业综合竞争力逐渐下降,在亚洲已不具有竞争优势。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支持政策、推进境外产业园区与产能制造行业协同发展、加强中巴两国跨国企业新技术研发和经营模式创新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