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第10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3-03-06 -- 2023-03-13)

行业资讯

境内分析报告

  • [国研专稿]2022年1-12月份电力行业运行分析
    2022年12月份,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世界经济持续走弱,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三重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整体运行韧性彰显,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支撑电力行业稳中提质,大力发展多元清洁供电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民生用能需求。电力行业运行情况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侧,电力投资延续良好增势,输配电建设全面开花,“水火”发电投资反差明显,核电投资连续提速增长。供给侧,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创历史新高,装机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上行,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供应保障平稳有序。消费侧,用电增速保持恢复性增长,居民用电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生产回落二产用电走弱,用电增长动力逐渐向三产倾斜,电力消费结构日益优化。经营侧,电力行业利润大幅提振,火电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投资分析报告

  • 电力行业:2022年电力行业加快清洁绿色低碳转型,上游降价电站运营商受益-月报
    1 月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2023 年1 月,电力及 公用事业指数(总市值加权平均)上涨2.41%,从子行业来看,1 月 燃气板块(7.73%)涨幅居前,水电板块(-0.41%)跌幅居前,同 期沪深300 指数上涨7.73%,电力及公用事业表现弱于市场。
  •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下)-公用事业电力行业可转债梳理(可转债分析与推荐篇)
    1)福能转债:纯股型标的,股性显著且不乏一定的债底保护,正股价格已距离债性安全保底线较远,转债收益风险或与其正股较接近,而转债附带的“期权价值”“债性价值”或可赋予较正股更高的向下安全性,故警惕强赎风险带来的溢价折损的同时可利用低溢价率转债的高弹性博取超额收益。2)川投转债:纯股型标的,具有较好的向上弹性空间,兼具一定的向下债底保护,且由于其溢价率较福能转债更低,或提示当前正股与转债价格走势联动性更强,转债价格涨跌的主要推力源于正股价格变动。当前价格偏高,远离债底保护且存在一定的赎回风险,但溢价率极低也意味着转债估值相对正股价格仍未偏贵,或可利用其显著的股性属性积极博取正股价格上涨时带来的弹性收益。
  • 新能源行业:加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动态分析
    港股新能源行业上周跑输大盘。上周香港恒生指数涨2.79%,恒生综指涨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3.52%,中信港股通指数涨3.32%。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跌1.24%,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涨0.64%,新能源及电力行业跌幅大于港股大盘。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上周表现在中信港股通各行业指数中分别排倒数第一及倒数第四位。从PE(TTM)对比情况来看,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估值较高,可排第八位及第十位。
  • 电气设备行业:2月产销大幅提升,渗透率回暖-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点评
    建议关注:1)各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稳健龙头: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德方纳米、容百科技、中伟股份、先导智能、天奈科技等。2)深耕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二线锂电企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派能科技、鹏辉能源等。3)锂电材料环节其它基本面优质标的:中科电气、当升科技、新宙邦、星源材质、嘉元科技、格林美、多氟多等。4)受益于全球电动化的零部件龙头: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宏发股份、科达利等。5)产品驱动、引领智能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 储能行业:安全稳定助力电网,储能建设需求扩张-深度系列(一)全钒液流电池
    优于锂电池的安全性、便于大规模建设的技术特性以及政策支持是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成 长的主要驱动力。多重合力下,全钒液流电池前景较为明朗,商业化初期相对较高的成 本预计也将随着项目增多,规模化生产以及技术突破得到缓解。看好全钒液流电池未来 在电网储能领域的应用。
  • 电力行业:政府工作报告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去五年我国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 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 亿千瓦增至12 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2023 年急需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认为我国电力系统仍将立足以煤为主,先立后破有序脱碳,加大电源投资,积极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煤电仍将扮演电力压舱石角色并在未来逐步向支撑性电源转变。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建设将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上)-公用事业电力行业可转债梳理(行业及正股分析篇)
    市场化、低碳化、数字化“三轮驱动”,助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1)政策沿革:2015 年后,政府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及一系列电力市场建设政策,其三大优化方向包括明确电力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化电力交易平台,以及加快推进电力清洁化。政策落实后,发电企业营收基础由政府转向市场致使电力企业经营企稳,电力的商品属性明显加强,叠加新能源发电增长势能强劲,电力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2)现状及展望:需求方面,全社会用电需求逐年攀升,需求结构趋于优化,第一、三产业用电量占比提升,第二产业的用电动能开始由高耗能产业转向新兴制造业,经济生活水平提升带动居民用电需求增长;供给方面,电力供给逐年上升,化石能源发电的主导地位走弱,清洁能源发电供应量及占比提高,新供给形势下电力数字供应链的精准度和效率要求提升。
  • 公用事业行业:容量电价,拨云见日,价值重构-电力专题系列报告(七)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煤电容量补偿成本必然将向下游用户传导(未理顺成本传导途径的容量补偿机制对促进投资、保障电力系统长期充裕度的作用十分有限)。参考海内外及其他调节性电源容量补偿经验,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容量补偿机制建设具备以下特点:1)电力供需紧缺及现货市场开展进程较快的省份更有动力开展煤电容量补偿;2)从补偿标准来看,由于不同省份电力市场特征及下游电价承受能力不同,省份间容量补偿标准将有明显差异;3)从费用收取来看,容量补偿费用将向下游用户传导,以保障原有煤电机组合理收益率并鼓励新增必要的煤电机组投资。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