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2012年经济运行分析与2013年预测
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实现总产值1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原油产量为2.07亿吨,同比增长1.9%;天然气产量为1067.145立方米,同比增长6.7%;原油加工量为4.68亿吨,同比增长3.7%;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为4.59亿吨,同比增长8.0%。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整体效益下降,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创新能力较弱;安全环保压力增大。2013年,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保持平稳,预计原油产量约为2.1亿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约为11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原油加工量约为4.84亿吨,同比增幅为4.5%;主要化学品产量约为4.85亿吨,同比增长8.2%。
-
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应对的战略思考
南海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之一,也是东亚最重要的油气运输通道。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被侵占所引发的领土主权争议及相关海域海洋权益主张重叠问题。近几年来,美国战略东移,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多边化,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之一。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但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本国主权的频繁挑衅,而且面对美日等国围堵、遏制中国的挑战。面对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新形势,中国需要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从战略指导思想上处理好陆地与海洋关系,加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处理好南海与东海的关系,营造两岸联手保卫主权局面;处理好“反侵略”与“反介入”的关系;处理好战略上持久与战术上速胜的关系,做好持久斗争的思想准备;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权益作为根本。
-
2012年我国石油市场特点分析及2013年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
我国燃料油市场2012年回顾及2013年展望
2012年,在地方炼厂燃料油再加工需求旺盛和水路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燃料油消费在多年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同比增长6%;包含保税油在内的中国市场燃料油总消费量达到4466万吨,同比增长4%;消费结构继续向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集中。新增炼能集中建成投产,推动燃料油产量大幅增加,全年燃料油产量为1929万吨,同比增长7%。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两项消费税新规,将深刻影响燃料油市场。预计2013年石油化工行业燃料油需求将受到各类原油资源的挤压,拖累整体燃料油需求,全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130万吨,同比下降9%;燃料油产量保持增长,而进口量下滑。
-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新格局新走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历史机遇期。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国家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提出了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促进能源发展的保障措施。
-
我国炼油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炼油工业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克服了扩大开放使竞争加剧、国际油价高企、国内油价倒挂致政策性亏损、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等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扩张,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展望未来,我国炼油工业步入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优势与困难兼有,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