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013年第2期)
(报告加工时间:2013-04-06 -- 2013-04-26)

行业资讯

境内分析报告

  •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2012年经济运行分析与2013年预测
    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实现总产值1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原油产量为2.07亿吨,同比增长1.9%;天然气产量为1067.145立方米,同比增长6.7%;原油加工量为4.68亿吨,同比增长3.7%;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为4.59亿吨,同比增长8.0%。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整体效益下降,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创新能力较弱;安全环保压力增大。2013年,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保持平稳,预计原油产量约为2.1亿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约为11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原油加工量约为4.84亿吨,同比增幅为4.5%;主要化学品产量约为4.85亿吨,同比增长8.2%。
  • 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应对的战略思考
    南海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之一,也是东亚最重要的油气运输通道。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被侵占所引发的领土主权争议及相关海域海洋权益主张重叠问题。近几年来,美国战略东移,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多边化,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之一。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但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本国主权的频繁挑衅,而且面对美日等国围堵、遏制中国的挑战。面对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新形势,中国需要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从战略指导思想上处理好陆地与海洋关系,加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处理好南海与东海的关系,营造两岸联手保卫主权局面;处理好“反侵略”与“反介入”的关系;处理好战略上持久与战术上速胜的关系,做好持久斗争的思想准备;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权益作为根本。
  • 2012年我国石油市场特点分析及2013年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 我国燃料油市场2012年回顾及2013年展望
    2012年,在地方炼厂燃料油再加工需求旺盛和水路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燃料油消费在多年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同比增长6%;包含保税油在内的中国市场燃料油总消费量达到4466万吨,同比增长4%;消费结构继续向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集中。新增炼能集中建成投产,推动燃料油产量大幅增加,全年燃料油产量为1929万吨,同比增长7%。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两项消费税新规,将深刻影响燃料油市场。预计2013年石油化工行业燃料油需求将受到各类原油资源的挤压,拖累整体燃料油需求,全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130万吨,同比下降9%;燃料油产量保持增长,而进口量下滑。
  •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新格局新走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历史机遇期。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国家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提出了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促进能源发展的保障措施。
  • 我国炼油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炼油工业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克服了扩大开放使竞争加剧、国际油价高企、国内油价倒挂致政策性亏损、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等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扩张,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展望未来,我国炼油工业步入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优势与困难兼有,机遇与挑战并存。

境外分析报告

  •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述评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在保持现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北美地区的油气并购依然占据主流。但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使得西方油气巨头们放缓了油气业务收购步伐。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由此给来自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带来海外油气并购机遇。与此同时,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在寻求能源安全的推动下,加大了全球油气资源收购力度,成为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主角。总体来看,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东风劲吹。
  •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资风险评估——以尼日利亚为研究对象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与国内投资相比,最主要的特征是市场环境不同,风险性大。在所有的市场经营风险中,原油价格、投资水平以及产量是影响海外投资项目决策时机、投资项目回报和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外重点战略地区非洲的尼日利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外项目的油价临界值、投资临界值、最小经济油田规模和国家石油风险环境,探讨国际石油合作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对快速确定项目的投资效益、及时把握投资时机、准确进行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判断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将对国内石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存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大石油供应中心以及亚太、欧洲、北美三大石油供应洼地,北美已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欧洲形成以中亚-俄罗斯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的供应格局,亚太地区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中东。世界剩余石油资源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求,但不同情景的供应格局将有所差异。在高油价情景下,美洲地区能够实现石油自给,中东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亚太;在低油价情景下,全球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非常规石油、深水石油和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而存在变数。世界石油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持续强化“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全球视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政策环境报告

  • 成品油升级进入跑步前进时代
    两个月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成品油升级的速度,在2014年底和2017年底前,完成中国国内的成品油升级,分别达到国IV标准和国V标准。快鞭之下,中国的成品油生产企业们不得不从有条不紊的步行时代进入到跑步前进时代,想方设法缩短3年的规划和建设周期。
  • 2012年中国油气政策综述
    2012年,我国能源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十二五”规划,引导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在天然气利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管网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价格、矿权、进口配额、行业准入等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安全、清洁、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化,监管力度得到加强,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活动、减排力度、处罚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油气行业多项税收改革政策出台,引导油气行业规范发展。结合十八大精神,能源结构调整、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市场化改革等是未来我国的能源政策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报告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二十一:节能产业研究
    报告包括节能产业概述、节能产业发展现状、工业节能重点领域分析、建筑节能重点领域分析、节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节能产业发展投融资及案例、政府节能产业发展策略建议、赛迪顾问:聚放整合力,打造产业投融次决策智库。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