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蛋白相关脂酶A2的影响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将9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药组48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组4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8周检测血Lp-PLA2和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Lp-PLA2较治疗前均降低,单药组治疗后HDL-C升高,联合组治疗后HDL-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单独治疗组治疗后TC、LDL-C、Lp-PLA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TC、LDL-C、Lp-PLA2,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对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T2DM)病患者内脂素(visfatin)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应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16周.记录2组的血压、血糖、血脂、血清内脂素和ghrelin等指标.结果:治疗16周后,2组的血压、血糖、三酰甘油(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ghrelin水平升高,内脂素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HOMA-IR呈正相关;而ghrelin水平与BMI、FPG、TG和HOMA-IR呈负相关.结论:罗格列酮具有升高血清ghrelin和降低内脂素的作用.
-
口服螺内酯对SHR心肌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0只,另设对照组(Wistar-kyoto,n=7).螺内酯组螺内酯双蒸水溶解,20 mg/(kg·d)灌胃,安慰剂组和对照组等容积双蒸水灌胃,持续16周,24周龄大鼠称取体质量,颈动脉插管检测动脉血压.摘取心脏,心尖部横断为两片,分别投入液氮罐中和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用ELASA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上清液TNF-α水平,免疫组化观察TNF-α表达.结果:螺内酯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TNF-α水平明显升高,螺内酯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心肌组织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达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SHR大鼠心肌组织TNF-α高表达,口服小剂量螺内酯可降低SHR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
-
支气管胸膜瘘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康派特医用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分为轻度15例,中度5例,重度3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康派特医用胶治疗.术后继续加强抗感染和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半个月后,15例轻度患者全部痊愈;5例中度患者经2~3次治疗4例痊愈,1例无效;3例重度患者经多次治疗仅1例痊愈,2例有效.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医用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损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HBeAg在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衰竭患者HBeAg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HBV-DNA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9例肝衰竭患者确诊时的相关资料,分析2组患者HBV-DNA含量的变化、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以及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衰竭组HBeAg阴性患者所占比例较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且HBeAg阴性组HBV-DNA水平较阳性组低;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衰竭组HBV-DNA水平较低,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慢性与不同分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HBeAg阴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组患者的HBV-DNA水平低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晚期组,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中、晚期患者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的不同表达在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影响病情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