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核桃中类脂褐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对山核桃中类脂褐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摸索了山核桃中类脂褐素的特征荧光光谱,找到了山核桃中类脂褐素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方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溶剂pH对类脂褐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乙醚进行除油前处理和氯仿∶甲醇∶磷酸缓冲溶液(2∶1∶1)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2.0h,提取温度50℃,提取液pH 6.0时山核桃类脂褐素的提取率最高.
-
急性热应激条件下肉鸡骨骼肌谷氨酰胺代谢的变化
研究急性热应激对肉鸡骨骼肌(胸肌和腿肌)谷氨酰胺(Gln)代谢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常规饲养至35日龄(d)的公AA鸡50只,预饲至42 d时,选取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0(Ⅰ组,室温对照组)、4(Ⅱ组)、8(Ⅲ组)、12(Ⅳ组)、16(Ⅴ组)h的急性热应激处理,采血清和骨骼肌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热应激显著(P <0.01或0.05)降低了血清的TP、ALB、GLOB、A/G、Gln、ALP,增加了血清Glu、GOT、GPT、CK,影响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照组中,腿肌的CP、Gln、Glu、GS高于胸肌(P<0.01或0.05),Glnase低于胸肌(P<0.01).急性热应激对骨骼肌CP、Gln、Glu和Glnase有降低作用,对GS有增加作用,在处理16 h时均有显著以上差异.试验说明,34℃急性热应激对肉鸡血清和骨骼肌中蛋白质和Gln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
-
真空油炸紫薯片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研究了真空油炸紫薯片的预处理工艺.应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切片厚度、漂烫条件、冷冻时间等真空油炸紫薯片质量的预处理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真空油炸紫薯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切片厚度3.0 mm;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3.5 min;在-20℃条件下,冷冻18 h;在-0.094~-0.098 MPa真空度条件下,90℃真空油炸15 min.真空油炸紫薯片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紫薯的营养价值,花青素含量为1.54 mg/g,脂肪质量分数为17.40%,破碎力为468.9 N.产品带有清晰的纹理,口感酥脆,无油腻感.
-
绿茶粉粒径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绿茶粉内含物丰富,不同粒径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本试验制备3种粒度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利用粉质仪、拉伸仪和面筋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粉粒径的减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增大;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醒发后,添加粒径20μm绿茶粉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比例最大,不同粒径的绿茶粉面团拉伸阻力R50及延伸度变化不大;面筋强度试验中,绿茶粉粒径越小,面团的抗扭力增加,面筋强度增强;综合可以看出绿茶粉的添加有利于改善小麦粉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优化其加工性能.
-
复热方式对冷冻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将新鲜烹制的馒头冷冻存放后,分别采用自然解冻、蒸汽复热和微波-蒸汽复热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复热方式对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自然解冻的馒头因储藏过程中淀粉的重结晶和失水,碘蓝值减小,硬度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性能变差.蒸汽复热可有效补偿馒头失水使其质地和消化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微波-蒸汽复热引起馒头失水加重,质地稍有劣化,但淀粉和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
高温压榨花生饼粕酶法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以从高温压榨花生饼粕中提取的花生蛋白为原料通过酶解抗氧化肽.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2709适宜制备花生抗氧化肽.以抗氧化能力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和加酶量,获得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45℃,加酶量为7 885 U/g蛋白,pH 9.40,酶解时间取1.98 h,在此条件获得的抗氧化能力为(70.2±0.63)%.分析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发现,当水解度控制在18%以下时,增加水解度有利于提高抗氧化活性,但水解度继续上升,抗氧化活性反而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