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2014年第6期)
(报告加工时间:2014-07-01 -- 2014-07-31)

境内分析报告

  • 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 (LOD) ~ 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中文技术报告

  • 响应面方法优化罗汉果籽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以罗汉果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罗汉果籽油的提取条件,并测定所提取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m∶V),提取时间为6h,水浴温度80℃,在此条件下罗汉果籽油的萃取率为8.17%.GC-MS结果显示罗汉果籽油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2.5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组成的71.73%,主要成分是亚油酸(47.20%)和亚麻酸(24.53%).
  • 汽爆酸碱耦合解聚玉米秸秆分子结构的研究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爆破+5% H2 SO4和蒸汽爆破+5% NaOH的耦合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聚处理,并对解聚前后秸秆的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前相比,经蒸汽爆破+碱解聚处理后,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被脱除,半纤维素由29.10%最低可降至4.61%,木质素由38.12%最低可降至10.74%.经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处理后,纤维素含量由31.54%分别提高到65.16%和80.41%,秸秆最大失重率为81.86%和89.31%,最低吸热量为87.48 J/g和114.79 J/g,降解温度达到350℃,热稳定性能增加,表面结构疏松,出现小孔和裂缝.说明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方法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解聚效果.但就脱除半纤维素效果而言,蒸汽爆破碱耦合法优于蒸汽爆破酸耦合法.
  • 棉籽蛋白源ACE抑制肽的制备过程中脱盐技术的研究
    综合比较了001 ×7、201 ×7离子交换树脂、MWCO100透析袋和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棉籽蛋白水解液的脱盐效果,分析了DA201-C树脂脱盐对棉籽蛋白水解液ACE抑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并对Sephadex G-25分离纯化获得ACE抑制肽各组分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DA201-C大孔吸附树脂的脱盐效果最好,控制流速为3 mL/min时,脱盐率可达到94.78%,氮回收率为86.32%,脱盐后疏水性氨基酸得到了有效富集,ACE抑制率显著提高.分离纯化后的ACE抑制肽各组分中,组分Ⅲ的抑制率最高,分子质量小于1000u.
  • 微波辅助丙酮提取大蒜油工艺的研究
    为提高大蒜油的得率,增加大蒜的附加值,采用微波辅助、丙酮提取的方法进行大蒜油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的功率、大蒜和丙酮的配比、微波提取的时间和丙酮的浓度对大蒜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和丙酮的配比为大蒜油提取工艺的最显著影响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100 W、微波提取时间75 s、液料比25∶1、丙酮体积分数为90%时,大蒜油的提取率最高,提取率为3.85%.
  • 油用向日葵籽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利用9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5×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包括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籽实含油率、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含油率、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同时受到胚、细胞质及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基因的影响,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细胞质效应基因和母体效应基因,细胞质互作则是影响油酸含量表现的主要效应;含油率、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遗传率大于胚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油酸含量的细胞质互作遗传率大于其他效应遗传率;含油率与亚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正相关,含油率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负相关;控制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着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而对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而言,则是母体加性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

外文技术报告

  • 基于无线个域网技术的食用菌栽培综合环境监测系统
    The existing wired monitoring systems for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complex wiring,unsatisfied function,low automatic level and so on.This paper developed a composit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ith ZigBee technology.Through a sta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opology,this system acquir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cultivation environment,as well as thegrowing image of edible fungus.Meanwhile,according to the growing nature of edible fungus,a control strategy for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was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in the system.The proposed composit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provided a good solution for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industry.

综合分析报告

  • 影响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膨化率的因素研究进展
    膨化率是衡量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的理化特性、挤压设备参数、挤压工艺参数等对淀粉挤压产品的膨化率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挤压膨化动力、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影响产品的膨化率.挤压膨化动力越大,产品膨化率越大,但过高的动力会降低膨化率.当膨化动力较大时,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越大,膨化率越大;膨化动力较小时,张力越小,膨化率越大.熔融体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产品膨化率越低.
  • 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
    以浙江新昌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和种子形态以及种仁的粗脂肪、蛋白质、糖、氨基酸和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含有丰富的脂肪、糖、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品种间形态与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重8.90~14.55 g,仁重2.40 ~7.79 g,出仁率26.21%~58.73%,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粗脂肪62.53%~70.95%,总蛋白6.03%~9.43%,总糖10.88%~ 15.30%,总氨基酸35.611 ~72.430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10.138 ~20.288 mg/g,矿物质含量0.56%~ 1.03%.
  • 物理技术降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保收、增产,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但使用农药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可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物理技术或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光照、超声波、电离辐射、低温等离子体、超高压、洗涤、加热等,以期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及提升、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安全的集成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