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欧李营养生长性状聚类分析及其与果实矿质营养吸收的关系
以燕山山脉野生欧李实生群体为试材,采用系统聚类和双变量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营养生长性状和果实矿质营养吸收的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欧李生物群体变异类型丰富,在叶果形状、大小、颜色、干鲜质量、含水百分率、果实成熟期以及叶果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表现出差异较为明显的遗传形态和生理特征;聚类结果划分为2大类,一类为小叶小果型,另一类为大叶大果型,其中在叶果含水百分率、果实干鲜质量、果实横径大小以及叶果中Ca,K元素含量等指标上2类之间差异极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Fe元素外,果实中Ca,K,Mg,Zn,Mn等主要营养元素与叶果的营养生长性状相关指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野生欧李叶片和果实的形状大小、干鲜质量、含水百分率等性状指标可以表征欧李果实中矿质营养吸收的代谢水平.
-
竹纤维生物膜载体接触氧化法处理混合废水试验
研究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浙江临安横畈镇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出水效果,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反应器12天内即完成挂膜启动;HRT在8~15h范围内,随着HRT增加,CODCr处理效果增强;HRT对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试验范围内气水比对CODCr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NH4+-N和T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的增加显著降低,分别从91.46%和46.12%降低至69.21%和36.43%,TP去除率则随气水比增加从29.18%升高至36.40%.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曝气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CODCr处理效果更好、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采用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对活性污泥曝气池进行升级改造是可行的.
-
黑松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建立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2,4-D和6-BA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探讨ABA和PEG对体细胞胚成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4 mg·L-12,4-D +2 mg·L-16-BA的DCR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3%;在添加30 mg·L-1 ABA +25 g·L-1 PEG的培养基DCR上,每克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数量达72个,体细胞胚的萌发率为63.8%、植株转化率为43.5%,高质量的黑松体胚能提高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再生植株1个月移栽成活率为50%.该研究可为抗病黑松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提供一条新途径.
-
铅锌尾矿区15种植物的生长及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修复铅锌矿尾矿的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出现叶片黄化、提早落叶或停止生长现象.株高和基径增长率、根系生长、生物量等种间差异显著.根系生长深度受到抑制,最大侧根长、细根长度比例和根系生物量比重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桤木、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紫花苜蓿4种固氮植物叶片受害轻微,均有根瘤出现.火炬树、夹竹桃叶片受害程度较低,相对生长率较高,单株生物量较大.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植株不同器官Pb和Zn浓度高低总趋势为根>茎,部分树种Zn浓度表现为茎>根.在15种参试植物中,截叶胡枝子单位面积地上部Pb和Zn积累量均最高,分别为65,199 mg·m-2,其次为紫穗槐,Pb和Zn积累量分别为43,127 mg·m-2.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火炬树、夹竹桃、桤木、盐肤木、紫花苜蓿和加拿大紫荆等8种植物,它们是铅锌尾矿库植被恢复的适宜材料,其中固氮植物应用潜力较大.
-
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和行为反应研究评述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