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采矿业(2014年第4期)
(报告加工时间:2014-06-01 -- 2014-06-30)

境内分析报告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铁矿资源需求情景分析
    在介绍世界铁矿资源概况以及我国铁矿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铁矿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铁矿资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并利用2001-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2013-2025年我国铁矿资源需求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我国铁矿资源进口依存度将达到25%~35%,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高.
  • 杨林坳钨矿石高压辊磨产品特性研究
    为了确定高压辊磨机粉碎湖南远景钨业杨林坳选厂细碎产品的合适工艺及参数,对粉碎产品进行了粒度特性及相对可磨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压辊磨作业可大幅度提高产品中细粒级的含量;②增大辊面压力,可提高产品细粒级含量和破碎比;③缩小闭路筛分筛孔尺寸可提高高压辊磨机排矿中细粒级含量;④高压辊磨作业可显著提高辊压产品的相对可磨度,闭路筛分筛孔尺寸越小,相对可磨度越大,粗磨情况下相对可磨度提高的幅度较大,在辊面压力为4.5 MPa、筛孔孔径为3 mm、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50%的情况下,其对试样的相对可磨度系数达1.55,可显著提高一段磨矿效率.
  • 济宁市煤矿开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探讨
    在对济宁市煤炭开采现状和水资源调查基础上,探讨了煤炭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及水质的影响原因,并且基于数据说明了济宁市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的严重性,提出了缓解影响的相关对策,希望可以为矿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有利资料.
  • 钦杭成矿带皖浙赣相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钦杭成矿带安徽部分(皖南地区)、江西部分(赣东北地区)和浙江部分(浙西地区)的矿源层、岩浆岩、地质构造.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的根本原因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成矿作用,赣东北地区与斑岩体有关矿床发育的关键原因在于斑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既有拉张,又有挤压,另外赣东北地区深大断裂发育,从而有利于深源岩浆参与成矿作用,且矿源层多,并具多阶段成矿作用.皖南的逍遥岩体是皖南寻找W、Mo、Cu、Ag等矿床的有利地段,休宁天井山金矿成矿前景乐观.
  •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及综合整治对策
    以赣州龙南离子型稀土矿为例,介绍了采矿工艺的发展历史,指出了不同采矿工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特征,概述了龙南稀土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包括明确复垦责任主体,摸清废弃地本地情况,通过采取地表稳固、整地工程、植被工程等措施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可为赣州离子型稀土矿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中文技术报告

  • 吉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吉林某铜镍矿石选矿厂采用粗碎矿石按18 mm筛分、筛下产品进行洗矿—重选—浮选、筛上产品进行中细碎—磨矿—异步浮选—重选的工艺处理低品位硫化铜镍矿石,流程长而复杂,但选矿效率低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的全矿石单一异步浮选工艺,在-0.074 mm占70%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Ni品位为7.47%、Ni回收率为82.57%、Cu品位为2.19%、Cu回收率为91.74%的铜镍混合精矿.与现场相比,不仅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而且使Cu、Ni的选矿效率分别提高了13.90和5.49个百分点,从而为现场生产工艺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 福建某银铜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优化
    福建某银铜多金属矿石由于铜品位较低,现场采用单一浮银工艺获得银精矿,金、铜仅作为伴生元素回收.由于铜在氰化浸金、银过程中的消极作用较大,因此铜的计价系数仅为0.1,且金、银的计价系数也受到影响.为提高矿山和湿法冶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工艺完善与改造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部分优先快速浮铜—金银混合浮选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场磨矿细度下,采用1粗2精快速选铜、1粗l扫2精选银工艺处理该矿石,取得的铜精矿铜、金、银品位分别为22.03%、32.21 g/t、2 360.00 g/t,回收率分别为46.51%、32.21%、12.54%,银精矿铜、金、银品位分别为1.49%、4.12g/t、1 236.00 g/t,回收率分别为40.23%、52.69%、84.01%,金、银、铜的经济价值均得到显著提高.
  • 某尾矿库三维渗流分析
    针对某尾矿库具体条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和渗流场分布计算,判明在概化模型理想条件下尾矿坝三维渗流浸润线埋深的特点;通过对各排渗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坝体浸润线埋深主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排渗结构功能正常的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在尾砂子坝段的埋深均在15 m以下,大于规范要求值.
  • 陕西某低品位铜铅锌硫化矿石选矿试验
    针对陕西某低品位铜铅锌硫化矿石性质的特点,采用铜铅部分优先混合浮选原则流程,以西北矿冶研究院研制的锌抑制剂T80、铜铅混合浮选捕收剂酯-12、铜铅分离铅抑制剂T81为关键药剂,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1扫铜铅混浮、1粗1精1扫铜铅分离、1粗2精1扫选锌、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铜品位为28.96%、回收率为63.71%、伴生银品位为980.84g/t、回收率为17.95%的铜精矿,铅品位为45.37%、回收率为81.87%、伴生银品位为689.96g/t、回收率为36.05%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0.44%、锌回收率为89.36%的锌精矿.
  • 铁矿氧化球团气基直接低温还原粉化行为研究
    铁矿氧化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破裂、粉化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研究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气氛对氧化球团直接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及还原后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以还原后球团内部的Leica DMRXP显微图片为依据,分析了球团的粉化行为.结果表明:气基直接还原温度从450℃提高到550℃,RDI +6.3和RDI+3.15下降、RDI-0 5上升,当还原温度进一步提高到600℃时,RDI+63和RDI+315开始回升、RDI-0 5开始降低;H2与H2+ CO的体积比升高1RDI +6.3和RDI+3.15上升、RDl-0.5显著下降;温度及气氛对还原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对低温还原粉化率的影响规律相反,即还原粉化率降低时抗压强度升高,还原粉化率升高时抗压强度降低.

综合分析报告

  • 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
    在总结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实践探索3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同评价目的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类型:以科学反映地质调查作用和贡献为目的的地质调查项目效益评价、以内部管理为目的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以监督决策为目的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并简述了各类绩效评价的特点.从3个思路转变、2种评价体系以及4个评价步骤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以内部管理为目的的绩效评价方法和程序.最后指出要把绩效评价作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重要抓手,并进一步完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争取使绩效评价与项目技术评审、预算审查进行整合.
  • 传统资源储量估算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结合我国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发展历程,在简要分析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优势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信息化改造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后IT时代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 向斜轴部附近微震活动规律及对冲击矿压的影响
    根据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所得到的微震数据,结合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向斜轴部附近的震源演化规律,得出结论:工作面回采期间,当工作面处于向斜轴部时,震源主要分布在煤层上侧,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顶板附近;当回采工作面逐渐远离向斜轴部时,震源分布有向煤体下侧转移的趋势,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底板附近.当向斜轴部和工作面见方2因素相叠加时,发生冲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同时总结了向斜构造发生冲击矿压的能量频次规律,对生产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 物料颗粒级配对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影响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决定因素,使用离散单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散体物料加载于皮带并达到力学平衡的模型.通过对不同粒径级配的散体物料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散体物料平均粒径、粒径范围对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散体颗粒平均粒径越大、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越大,其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堆积断面的面积越大,带式输送机也因此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 采空区充填效果的随机规律研究
    充填开采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何种充填方式,对采空区的充填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其充填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机的.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煤层全开采、采空区全充填,煤层全开采、采空区部分充填以及煤层条带开采、采空区全充填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量随机抽样计算,发现地表沉降与采空区顶板变形对于充填效果的波动更敏感.工程中应将多个因素的最不利组合考虑在内,尽可能保证采空区充填效果达到或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充填效果的变异程度以及变异范围,从而保证充填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