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第18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3-05-08 -- 2023-05-21)

境内分析报告

  • 2023年3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电力生产加快。

投资分析报告

  • 光伏行业:经济性持续凸显,需求有望快速增长-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
    2023年一季度国内外光伏需求旺盛,展望全年,在产业链价格回落拉动光伏经济性持续提升下,欧洲、国内分布式等市场在组件降价刺激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地面电站、东南亚、中东非等对价格较为敏感市场被抑制的需求也有望释放,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达350GW。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新能源车市温和修复,充电桩、储能建设有望加速
    电力设备方面,我们认为今年有望成为电网投资大年,板块具有较优投资机会。1)电网投资中枢抬升显著。我国两网规划“十四五”期间投资总额为2.9 万亿,年均投资约5800 亿,“十三五”电网投资年均约5140 亿。2)22年“低基数”效应下,23 年投资增速有望较高。2022 年由于疫情影响开工进度,投资总额为5012 亿,我们认为2022 年受疫情影响投资基数相对较低,而2022 年的低基数叠加长期规划的中枢抬升,我们预计23 年的电网投资增速较高,因此电力设备企业有望迎来较好的板块机会。3)近期国网公布第一次主网中标结果,合计金额为125.6 亿,22 年第一次招标金额为82.2 亿,我们认为或可以对今年的电网建设的进度情况保持乐观。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内驱外需共同推进,国内储能迈入高景气赛道-投资策略报告
    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特征,大规模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挑战,推动储能的需求更加明确。从政策端来看,国家&地方政策对于储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风光配储目标下,储能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光伏&电池端成本下行有望加速储能的建设进程。1)在硅料等环节产能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目前进入降价阶段,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将促进光伏建设成本优化,进一步推动储能需求释放。2) 碳酸锂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带来电芯核心环节的成本下行。储能上下游环境改善,安装条件向好发展。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22年产业链盈利承压,23Q1海风板块营收修复-跟踪报告
    2022 年风电需求阶段性回落, 2023Q1 行业景气上行, 风电装机同比+31.7%。2022 年随着海风抢装期结束叠加年初疫情背景下陆风项目开工延期影响,风电新增装机37.6GW,同比-20.9%。2023Q1 受益于风电需求回暖背景下项目加速开发,风电新增装机10.4GW,同比+31.7%;海/陆分别新增装机0.5/9.9GW,同比+42%/+31%。考虑到“十四五”规划装机量目标及风电项目招标进度, 预计2023 全年海/ 陆新增装机10/60GW , 同比+145.7%/+71.4%。
  • 风电行业:装机量有望强势回升,寻找盈利能力超预期修复环节-中期投资策略
    2023年受房地产低迷行情影响,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截至2023年4月底,中厚板价格约4400元/吨,相比2022年高点下降近32%;生铁价格约3600元/吨,相比2022年高点下降近17%,释放了风机上游零部件企业的成本压力,盈利空间得以修复。同时,各省出台“十四五”风电装机规划合计310GW,沿海各省公布海风规划70GW,“十四五”期间内风电装机确定性强。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风电装机70GW,其中海风装机10GW,2024-2025年每年国内装机量至少70GW ,产业链有望维持大量交付状态。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盈利分化,利润向下游转移-锂电行业年报及一季报总结
    盈利方面,2023Q1 行业盈利水平向下游转移。2023Q1 主要新能源车公司的总体归母净利润达到了393.74 亿元,同比增加了8.56%,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说明新能源车板块一季度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对比各环节的净利润占比情况,由于上游锂资源价格下跌,2023Q1 归母净利润占比明显下跌至18.47%,但锂电池环节占比上涨至27.34%,相较于2022 年增加7.41pct,整车环节净利润占比同样显著提升,行业盈利水平向下游转移。
  • 电力行业:电力月谈-2023年4月期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2021-2023年同期CAGR为5.4%;全国规上电厂发电量7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两年CAGR为4.4%;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99小时,同比减少3小时;新增装机容量239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564万千瓦。1-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2021-2023年同期CAGR为5.0%;全国规上电厂发电量2.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两年CAGR为4.3%;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868小时,同比减少31小时,降幅3.4%。截至3月底,规上电厂装机容量24.06亿千瓦,同比增长7.2%,两年CAGR为7.1%;1-3月份,新增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726万千瓦,增幅85.9%;主要电力企业电源及电网工程合计完成投资1932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CAGR为20.3%。
  • 电力设备行业:3月用电量明显提升,相关国有设备企业估值均不高-跟踪分析
    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1-3 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1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用电量净增量超过780 亿千瓦时。3 月全社会用电量736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工业生产预期向好。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2 月份加快1.5 个百分点。1-3 月第二产业用电量1381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3 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11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服务业继续明显回升。
  • 储能及电力设备行业:储能业绩高增兑现,电力设备稳步增长-2022及23Q1业绩综述
    储能企业整体盈利逐季改善,大储、户储核心环节增速分化明显。整体来看,储能板块2022 年Q1以来毛利率大幅改善,净利率持续攀升,2023 年Q1 已经分别升至8.2%、6.7%。细分板块来看,户储PCS、系统集成延续量利齐升逻辑,我们认为主要系户储高价订单延续,而电池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形成“剪刀差”;大储系统集成增速显著放缓,我们认为主要系大储为项目制,Q1 本身为开工淡季,叠加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业主方/集成方观望态度浓重。个股方面,龙头优质标的增速稳健:其中电池环节中宁德时代同比翻5 倍,表现亮眼;大储PCS 环节,盛弘股份、上能电气、阳光电源利润同比翻倍以上增长;户储环节,各个标的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 风电行业:风机价格逐步趋稳,盈利能力或迎拐点-动态点评
    2023 年国内需求高增长在望,风电招标需求持续向好,为后续装机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指引;风机中标价格止跌企稳,产业链盈利能力或有望迎来拐点。建议关注有望实现价稳量增的整机环节,以及出货量与盈利能力有望受益于需求超预期的头部零部件标的;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 新能源行业:电力需求加速增长
    港股电力及公用股跑赢大盘。上周香港恒生指数跌0.90%,恒生综指跌0.8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92%,中信港股通指数跌0.44%。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跌2.63%,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升1.24%,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跑赢大盘。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上周表现在中信港股通各行业指数中分别排第二十二位及第八位。从PE(TTM)对比情况来看,中信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中信港股通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估值逐渐靠近中游,可排第十四位及第十三位。
  • 光伏行业:高景气持续,供需+新技术驱动结构性盈利高增-2022年&2023Q1业绩综述
    光伏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2022 年,光伏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708.28 亿元, 同比增长80.15% , 2023Q1 光伏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53.39 亿元,同比增长39.18%,环比下降16.99%;光伏板块整体盈利大幅增长,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46.13 亿元,同比增长122.64%,2023Q1 实现归母净利润351.25 亿元, 同比增长65.25% , 环比增长25.27%。
  • 风电|海上风电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中远海海上风电的开发成为开发商关注和投入的重点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近海资源随着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政策规定趋严。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看到海上风电项目的单体规模逐渐增大,风电机组的容量增加,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有所升高,漂浮式基础开始有所使用等,多项新技术在中远海海上风电的开发上获得应用和推广。在出海方面,相关产业海上风电链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我们建议关注海缆、桩基和交直流设备等环节。

综合分析报告

  • 欧盟能源短缺多面观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出现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尖锐斗争,能源制裁和反制裁是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而能源冲突打破了欧盟原有的能源供求平衡。今夏的极端高温也对欧洲能源供求关系造成影响。如今,随着冬天逐渐逼近,民众的采暖需求会上升,而欧俄矛盾并未缓解,近期欧盟的能源前景将受到更多关注。
  • 核电厂运行安全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各类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阶段可再生资源有限,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新能源,核能因其成本较低、环境污染小且效率较高深受人们青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核电厂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在核电厂的日常运行中,存在着设备故障、系统故障等问题,核电厂运行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应对核电厂的安全问题予以重视,做好核电厂的风险防控,加强核电厂的安全管理,在开发和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好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核电厂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核电厂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 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加强跨省跨区电网互联互通的思考
    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需配置大量灵活性调节资源,除电源侧和负荷侧外,在电网侧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增强电网间的双向功率交换,也是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助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 三因素叠加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2022年以来,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复杂系统性危机,对全球经济社会带来的叠加冲击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受冲击的诸多领域中,能源受到的影响最为强烈,突出表现在全球能源供应链受阻、能源体系的脆弱性加剧、战略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等诸多方面,严重损害世界经济,重创全球治理体系,阻碍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在部分脆弱国家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 我国氢能产业链现状与发展趋势
    氢能产业链分别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用氢。上游制氢工艺目前大部分还是通过化石能源作为原料制取的“灰氢”,但随着清洁能源发电规模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通过电解水制取的“绿氢”将是未来主流的工艺方式。氢的储运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形成以长管拖车为主,液氢槽罐车、管道运输为辅的多元化运输体系。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氢能源汽车以及与之配套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顶层设计、政策利好驱动,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预计未来 10 年内将形成完整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氢能最终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 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电源的新定位与新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二十大报告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那么,“双碳”目标对我国电力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新型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保供、清洁转型、经济发展中,各类电源如何找准新定位,实现新发展?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