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40项重点任务促改革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 十三五” 时期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要按照民航强国“ 两步走” 的推进方案,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着力解决民航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到 2020 年初步建成民航强国。
-
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驱动力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航运业壮大推动了集装箱船的迅速发展,从集装箱船型诞生到发展至 8000TEU花了 46 年时间,然后仅用了 12 年时间,船型尺度从 8000TEU 发展到 19224TEU。尽管世界集装箱化的海运贸易增长缓慢,大型船舶的发展和集装箱船队运力增长仍然没有止步不前。据史料记载, 30 年前建造的 4300TEU 由于船身太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而今天的造船业已经在讨论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及刚刚能通过马六甲海峡的 30000TEU 巨型集装箱船。业内人士认为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如一把双刃剑,在运力扩大和回报增加的同时,也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和隐性的风险。那么,集装箱船大型化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
调整改革,推进海运可持续发展
为迎接海运发展新形势的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参照世界海运大国的经验,结合我国海运要素优势,应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推进海运业健康持续发展。
-
中国航运业成本难题怎么破?
全球航运业“ 强制” 整体采用“ 低硫” 燃料的前景似乎已能预见,华伦—威尔森的承诺不能作为个案来看。我国在减排方面也动作频频。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了 3 个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通过控制在排放控制区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改善沿海和沿河区域特别是港口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航运发展。
-
全球航运业亟须向“供给侧创新”转变
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上提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首提“供给侧改革” 体现出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这一变化意义重大,将对航运业的趋势走向、研判分析产生重大影响。
-
新形势下我国航运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相互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发展是我国海运业从大国向强国发展的关键。
-
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指南
船舶前往美国港口,需要持有除常规要求以外的文件、证书,如 VGP、 COFR、 VRP等;需要预先填写和发送各类报告,如 eNOA/D、 BWMS 表格;需要严格遵守当地防污染特别规定,如低硫油控制区(ECA)、非排放区(NDZ);需要提前进行包括主机、舵机、应急设备等各类测试和记录;需要完成 SOLAS 公约要求以外的演习,如 QI 演习;将面临特别严格的 PSC和 ISPS 检查。其中任何一项不满足,均将导致船舶延误或被拒绝进港,或者被滞留、罚款。根据最新的相关资料,结合船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相关信息,完成本指南,以供前往美国港口的船舶参考。
-
码头运营商如何玩转定制物流?
对港口而言,货物吞吐量已经不再是唯一指标,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链的整合,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等等,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筹码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