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题录
农、林、牧、渔业(2021年第30期)
(报告加工时间:2021-09-06 -- 2021-09-12)

行业资讯

境内分析报告

  • 2015~2016年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
    本报告总结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市场状况;重点分析农村土地市场(包括投融资)的现状、问题,就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社区电商促农产品流通体系升级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农产品的流通一头关系着小农户的口袋,一头与消费者的日常息息相关。近年来,农产品以销定产、消费者就近购买的社区电商蓬勃发展,通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数字化变革,不仅大幅提升流通效率,而且倒逼生产标准化集约化,可以说既惠民也惠农。这种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社区电商,对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哪些积极意义?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有哪些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区电商本身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
  •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促使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数字化,另一方面,一些数字化金融服务形式兴起,各种借贷平台问世,数字金融市场活跃起来。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数字普惠金融定义为,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7》界定数字普惠金融是以数字信息技术、移动通讯中断基础的普惠金融方式。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方式下的普惠金融,其目的仍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金融普惠的目标。
  • 2015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
    本报告梳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文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和市场发展的部门规章;就2015年农业部等部门主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情况以及各地方政府就农村土地市场发展进行的试点活动进行梳理;从政策层面总结中国农村土地市场2015年的发展,展望2016年的发展趋势。
  •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 振兴桑蚕丝绸产业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这其中包括规模化集约化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20%以上,形成一批桑园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重点蚕桑生产基地、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缫丝、织绸工厂和国际化大型骨干企业,缫丝综合能耗降低50%、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里,蚕桑丝绸这一融农工贸为一体的传统产业将面临新的飞跃。桑蚕丝绸产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在哪里,“一带一路”倡议又将给这一历久弥新的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国从事丝绸业务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中国中丝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
  • 棉花 市场主体跃跃欲试
    市场人士认为,受棉价上涨挤压,当前纺织企业订单并不乐观,再加上海运费上涨等不利因素,目前尚难断定新棉集中上市阶段的收购价格,市场主体如果过早介入,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随着新季疆棉将迎来采摘旺季,以及新疆巴楚等地手摘零星絮棉开秤价达到9.5—10.5元/公斤以后,国内期现货棉花市场再度活跃起来,其中郑棉主力合约在9月6日前后几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逾10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预期的新棉收购价再度上调,甚至令明年新疆棉田的包租费也凭空抬高了150元/亩左右,个别地区棉田包租费甚至要调高300—500元/亩。
  • 打通产业链堵点难点 几味中药材配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乡村振兴“良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新起点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长期以来,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广东充分利用并合理提升贫困地区的要素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广东样本”。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曾提出“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此前,黄璐琦团队调研发现,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地区与贫困地区呈现高度重合的特点,多数贫困地区中药资源禀赋较高。将贫困地区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为“造血式扶贫”开出的“良方”。数据显示,2019年初,全国约有44%的贫困县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130万亩,年产值近700亿元,共带动贫困人口222万人,占当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0%。

投资分析报告

  • 三瓜公社:构筑城乡融合的支点
    首先,本文介绍了三瓜公社的基本情况,讲述了其关于文化的记忆以及土地、村落和扶贫的故事。其次,本文阐述了三瓜公社的实践路径,阐述了三瓜分社依托乡土资源、盘活乡村要素、嫁接现代技术、发展电商产业、激活民俗文化、再造乡村空间以实现农旅、文旅、商旅融合发展,从而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实现走出贫困、建成小康目标的实践经验。最后,本文总结论述了三瓜公社的建设经验,认为“人”的回归、产业发展、遵循规律、搭建支点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有效措施。

政策环境报告

  • 2001~2014年中国农地经营权信托流转机制研究
    本报告对农地经营权信托流转机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认为在我国法律制度框架下,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化的主要路径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地经营权信托正是一种创新型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本报告以中信信托开展的农地经营权信托流转项目为例,对信托模式在资源与要素的整合与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报告深入研究了构建农地经营权信托流转机制的主要障碍,包括农地经营权信托项目的法律风险与困境、信托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对农地经营权信托流转机制的法律路径及其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福建茶叶市场建设研究——以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为例
    本文以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为例研究福建茶叶市场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福建和厦门茶叶市场概述,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建设的内外环境分析,建设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的 背景分析与形象定位,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建设的核心价值和经营模式,建设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营风险分析,建设厦门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研究结论与建议。
  • 2008~2015年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状况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项创新的金融产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产,将“不动”的土地转化为“流动”的生产资金,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资本化,对破解农户贷款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报告在介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主体、农户的需求特点,以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的供给约束,进一步介绍了农地抵押贷款供给的区域个案,最后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综合分析报告

  • 中越壮侬岱泰族群物质生产习俗比较
    从最初的原始农业发展到成熟的稻作文明,千百年来,稻作已经成为壮侬岱泰族群人民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形式,壮侬岱泰族群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镌刻上了稻作文化的深厚印记,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也有些自身特色。本章就中越壮侬岱泰族群物质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及其生产方式与生产有关的信仰和礼仪及禁忌作一些研究。

如果没有您需要的报告,您可以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http://hybg.hbsts.org.cn )查找或定制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